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大明国师,调教大明!-> 第36章 债务既然是凭本事借的!
换源:
第36章 债务既然是凭本事借的!
- 债务既然是凭本事借的,为何要轻易偿还?
此言一出,朱元璋和傅友文都震惊不已。
欠债还钱,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你们为何认为,无法偿还就无需还款?”
秦放继续阐述。
“他们借钱给公家,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与公家紧密相连。”
“如果他们没有借钱,或许会对公家的事务冷眼旁观。”
“但现在,他们借钱给了公家,毫无疑问,到那时,他们会成为村里最积极参与的一群人!”
秦放的一番话让朱元璋恍然大悟。
“何为厚颜无耻?这便是真真切切的厚颜无耻!”
“我大明帝国正需此类奇才!”
傅友文愣住,他在户部兢兢业业一生,与金钱往来无数,却头一回听说,借款竟能玩转至此。
难道朱元璋借款之初,便无还款之意?
秦放在一旁,继续他的解说。
“只要事情有利于公家,那些人的资金自然是源源不断。”
“但这笔钱,还是要还的啊?”
秦放愣了一下,随后解释:
“还了,但并非全额。”
“那不是应该彻底还清吗?”
“其实,公家只需定期支付利息,资金便等同于归公家所有。”
“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傅友文的世界观瞬间崩塌,迷茫地问:
“这难道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如果有一天他们停止放贷,公家该如何是好?”
秦放不假思索地回答:
“如果他们知进退,就让他们继续保持;如果他们不知进退,你就帮他们找到进退之道!”
“你是为了公家,非图私利,他们岂能对抗公家?”
“你但行好事,民众岂有不支持之理?”
面对傅友文的疑问,秦放的笑容逐渐变得无奈。
这里的村民真的只是单纯纯朴吗?
在秦放看来,这种所谓的纯朴,似乎已经超越了常理的界限。
普通人怎敢玩弄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
毕竟他们所拆的东墙,早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但这是公家,在这里,公家的声望就是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
整个村子就像同在一条船上,任何人想要离船,便是与全村为敌。
届时,甚至不需要公家亲自出手,其他村民便会替公家解决掉这些异类。
直到此刻,傅友文才惊讶地抬起头,对面前这位失明青年的话语充满了震惊。
如果他早日洞察这一切,户部的财政收入何至于如此微薄?
整个大明朝户部数百官员的智慧,竟然不及这位青年随意说出的话。
傅友文终于明白了朱元璋在钟山之巅修建小院的真正意图。
秦放清楚地知道这种做法的风险。
理论上,借贷的本质就像吹泡泡,必须基于自身的实际能力。
至于村里的“黄老爷子”,他不过是在用村民的钱制造经济假象。
从开始到结束,这个账目始终保持着表面的平衡。
这就像是左脚试图踏上右脚,永远无法飞升。
因此,这样的借贷不过是激活资源的一种方式。
没有外部风险,资金自然就处于避险状态。
当所有资金都没有避险选择,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它们都安全了。
共患难,共富贵。
如果真有不幸发生,顶多就是损失内部消化。
大不了再花点时间把损失补回来。
一段时间沉默后。
朱元璋带着微笑望着傅友文,
“老傅,还有其他问题吗?”
傅友文明白,朱元璋这是在暗示他该离开了。
他只能尴尬地笑答:
“没有了。”
随后,傅友文向秦放鞠躬致谢:
“多谢先生指点!”
秦放在傅友文准备离开时忽然问:
“老傅,你有子女吗?”
傅友文愣住了。
“家中尚有三个儿子。”
秦放点头:
“如果有空,不妨也让他们来此,与黄家的孩子们一同学习。”
傅友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是否意味着,自己的孩子也有资格?
他不由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连忙补充:
“傅家孩子,过些日子也可与徐家、汤家的孩子们一同来此。”
自朱元璋登基以来,秦放便与他深入讨论了关于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议题。
在明朝初期,儒家学说并未像后来那样深入人心。
为何要用八股文来强化儒家思想呢?
原因在于,那个时期的儒家学说在士人心中出现了动摇,朝廷为了确保士人坚定信仰,便推行了八股取士制度。
因此,明初的儒家学说经历了自南北朝以来的最为脆弱的阶段。
尽管两宋时期文教繁荣,孔子家族声名显赫,但如此虔诚信仰儒家的宋朝,最终却遭到蒙元的侵略。
这无疑是历史上的巨大冲击!
以往,即使汉室江山遭遇困境,也不过是南渡江南,保有半壁江山。
然而到了南宋,竟至全面沦陷!
文人墨客们难免对儒家思想产生疑虑。
傅友文,出身于传统文人世家,也开始对儒家教义抱有疑虑。
尤其是与秦放的交流后,他清楚地意识到:
秦放所掌握的并非儒家知识,而是更为深奥的学问。
傅友文当然不反对儿子广学多才。
更何况,能与皇家子弟共同读书,那可是太子的伴读!
成为太子、亲王的伴读,意味着儿子将来极有可能受到太子的青睐和重用。
当朱元璋提及此事时,傅友文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欢喜。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