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那时和我一起走过青春的姐们儿-> 报刊摘录
换源:

报刊摘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报刊摘录

为了祖国的明天

录自《老战士》2005增刊1期

——黄安平刘前明

1980年,原陆军第十九军政委王玉昆离职休养,住进兰州军区西安小南门干休所。这位为国为民战斗、工作了半个世纪的老战士,离开领导岗位后依然心系祖国未来,心系下一代健康成长,担任SX省关工委顾问、XA市关工委顾问至今,把余热贡献给关心教育下一代的事业。

乐当优良传统的传播者

王玉昆常说:“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把他们教育好、培养好,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在这一点上,我们老同志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动员起8位老同志,组成革命传统报告团,深入机关、部队、厂矿、学校,为广大青少年作报告、讲传统。又先后动员48位老同志参加XA市关心下一代协会,并率先在干休所系统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

王玉昆患有半身不遂后遗症,每写一篇讲稿得花好几天时间,常常累得满身大汗,但仍然坚持着。当报告得到大家认可时,他感到很欣慰。有一次,他应邀去XA市42中学做《在党的教育下成长》的报告。当讲到自己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坚持不下火线,后来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强忍剧痛开刀取出子弹时,很多师生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尽管当时正值寒冬,天上还下着雪,可一千多名师生坐在操场上听得非常专注,还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会后,学生们拥上来请他签名。校长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您的报告太感人了。”

二十多年来,王玉昆带领报告团,足迹遍布陕、甘、宁、新和内蒙古5省区的六十多个县市,做传统报告九百多场,听众达28万人次。

做报告,听的人毕竟有限。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受到传统教育,王玉昆一边带领报告团做传统报告,一边坚持写回忆文章。他先后写出八十多篇,在各种报刊发表五十多篇,并出版了回忆录《永远的记忆》。

为了增强教育效果,王玉昆还经常组织少年儿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历史博物馆、西安古城墙、植物园等地参观,还和他们一起清扫马路,为军烈属、老干部和孤寡老人做好事。通过多种形式把教育搞活,把学与做结合起来。通过王玉昆和师生们的共同努力,驻地有4所后进学校跨入了先进行列,18个班被评为先进班级,八十多名后进学生变成了“三好学生”和“红花少年”。

点燃失足青年的希望

对待失足青年,王玉昆认为,若伸出友爱之手,及时挽救,他们就会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若放任自流,他们就可能沦落为社会的败类。为此,他用一颗炽热的心,为一个个失足青年点燃了希望之光。

某校一位教师的女儿染上了不良习气,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打得火热,经常不回家,也不去学校上课。老两口又急又气,不是打就是骂,结果女儿破罐子破摔了。王玉昆和关协的其他老同志知道此事后,先后4次登门帮助教育、启发引导,还专门给她赠送了《名人、凡人、趣事》等青年丛书,鼓励她振奋精神、好好学习。在大家的帮助下,现在这位女青年改掉了恶习,走上了正道,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好青年。

有一个男孩,因父母不和,失去了家庭的温暖而混迹于不良人群,打架、抢东西,最后被送进了少管所。王玉昆知道后,一方面引导其父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方面找这个孩子谈心,耐心教育、启发,还多次和其父母到少管所去看望,使他鼓起了重新做人的勇气,彻底摆脱了过去,顺利完成学业,走上了自强之路。

多年来,王玉昆每年都要到省、市少管所看望失足青少年,了解这些孩子的犯罪经历和改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起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信心。

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陕西蓝田县葛牌乡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当地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王玉昆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组织干休所关工委开会进行专题研究,将葛牌乡小学作为重点扶助对象。

看到葛牌乡小学校舍破败,他发动全所人员献爱心,自己带头捐款30000元。同时东奔西走,联系有关部门为学校解决建校资金30万元。新校舍建成时,学校全体师生给王爷爷发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王玉昆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还患有多种疾病。为了让更多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他先后4次驱车一百多公里到葛牌乡。有一次,定好要向学校捐物资,但蓝田山区突下大雪,大家都劝他不要去了,派几个年轻人去送就行了,医生也担心他的安全。但他坚定地说:“那么多孩子上不了学,我在家能安心吗?今天如果孩子们看不到我,他们会很失望的!”结果他硬是冒着鹅毛大雪,亲自将捐款和物资送到学校。

这几年,王玉昆老人腿脚不灵便了,不能亲自去葛牌乡了,但爱心活动始终没有断过线。他每年都拿出3000元钱捐给失学儿童。前年他委托子女购买了一台电脑,与3000元捐款一起送到了学校。去年他又拿出3000元捐给失学儿童,并给孩子们送去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今年王老又拿出6000元钱为学校的寄宿学生购买了41副钢架床。据不完全统计,王老先后使一百多名失学儿童重返了校园。

二十多年来,爱心老人王玉昆一往情深地关心着祖国的下一代,关心着青少年的成长,在真情铺就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8次被XA市评为关心下一代协会优秀会员、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4次获得SX省颁发的老有所为精英奖、关心下一代特殊荣誉奖和荣誉证书,3次被兰州军区评为先进离休老干部,还获得兰州军区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41副架子床承载无限爱心

《西安晚报》

——记者姚村社实习生严阿利周晓琴

2005年9月14日下午4时许,兰州军区小南门干休所院内一派喜庆,一辆整装待发的军绿色卡车上装满了51副崭新的烤漆钢架床,蓝田县葛牌乡中心小学校长陈芳霞握着该所离休老红军一年近九旬的王玉昆老人的手紧紧不放说:“我代表全校320名师生感谢您老人家!”

王玉昆老人1933年参加革命,1980年因病离休。离休前任兰州军区某军政委,曾当选并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多次被全国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

蓝田县葛牌镇曾是原红军二十五军的军部。1982年,王老对蓝田县葛牌乡中心小学进行考察,发现学校条件十分艰苦,校舍破败,桌椅破烂。回来后,他号召干休所全体老红军向葛牌乡中心小学捐书、捐物,自己单独捐助3000元。此后,王老和老伴儿省吃俭用,连续5年年年向葛牌乡中心小学捐资3000元。2003年,王老又给中心小学捐赠一台电脑。今年秋季开学时,正在住院的王老得知中心小学在校住宿的一百多名学生仍在打地铺后,心中十分着急。和老伴儿商议后,拿出6000元为学生们购买了41副架子床。干休所领导得知此事后积极配合,以干休所的名义为孩子们购买了10副架子床。

下午4时56分,当卡车徐徐开动时,坐在轮椅上的王老虽然没说多少话,但他频频向陈校长招手,脸上充满了喜悦。

老红军又做新奉献

《老战士》

——本报讯(张芳娟)

85岁高龄的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名誉校长王玉昆,热情关心青少年的成长进步,无私奉献,做了大量工作,被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今年他又出资3000元买了一台微机,赠给革命老区蓝田县葛牌乡中心小学,还拿出 3000元为30名贫困学生交纳了学费。

“抗大”精神铸校魂

--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纪实

张兆贤黄群明本报记者李忠杰马三成

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继承和发扬“抗大”传统,坚持政治办学,使全校一千三百多名学员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晚节。中央军委一位领导题词予以嘉勉:“桑榆迎春,夕阳更红”。最近,国家六部委授予他们“老有所为奉献奖(先进集体)”。

角色变,心系国事不能变

按说,老干部退下来后清闲了,轻松了,可是,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的学员们,退下来后心情并不轻松。他们对一些社会问题,常常看不深,看不透,甚至看不惯,由此带来了不少烦恼。

那么,怎样确保他们的思想跟上发展变化了的形势?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希望用老年保健、书画、摄影、诗词等专业课来解除他们的烦恼,但效果并不好,而且听课的人越来越少,有的甚至中途退学。

根据这种情况,在兰州军区的大力支持下,西安老战士大学重新确立了走“抗大”政治办学的道路,开设了政治教育这门主课,着重引导老干部关心国家大事。他们从驻地政治学院、党校、省委讲师团请来专家、教授和省市领导给老干部上课、做报告。13年来共上了一百四十多场政治课,平均每一两周就安排一次,就连专业课也渗透着政治内容,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校长王郁文对记者讲,他们开设的政治教育课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是有针对性。抓住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中心工作、重大事件、热点问题进行教育。比如:对国际关系、人口和计划生育、老龄问题、宗教问题、市场物价和股票问题,以及美国、西欧、日本和我国周边国家的情况等问题,进行专题报告,使学员了解了情况,提高了认识。二是注重及时性。形势的变化、重大事件的发生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各种思想认识问题,这就需要及时疏导,以稳定思想,振奋精神。三是系统性。他们在教学中,采取理论问题系统讲、重大事件及时讲、热点问题专题讲的方法,每学期开设一门系统的时事政治教育课,再辅以几次“热点”问题的专题报告。通过系统的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国情知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问题教育,学员系统地了解了我国的国情,了解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问题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四是多样性。他们在课堂之外,还采用座谈讨论、答题竞赛、播放录像、参观访问和组织其他课外活动等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这些做法,仿佛“渴骥奔泉”,老干部对听政治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每次到课人数都在千人左右,许多年纪较大的老干部,虽步履蹒跚,也不缺一次课。老干部张冠英,行动困难,上课时便让老伴推着轮椅把她送到学校,老两口同学共读,共享晚年乐趣。老干部李格正,视力只有0.1,每次上课都带着放大镜做笔记。老干部何继文住的干休所距学校较远,无车接送,虽已年过七旬,仍坚持骑自行车到校听课,每周三次,每次行程30公里。他上老战士大学9年,光骑车行程就达两万五千多公里路。老干部吴畏患癌症,仍坚持上老战士大学,让学习陪伴晚晴。她的目标是进入21世纪时,拿到老战士大学的毕业证书,还要去美国看看小儿子,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人们讲述中国的老年教育事业,以回报党、国家和老战士大学对她的深情厚爱。

年事高,精神支柱不能动摇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也遇到了困难和挑战。

那是老战士大学的创办初期,该校常务副校长周华民曾多次被人叫到会议室,要他将老战士大学的办公室和教室搬走,以利用这几间房屋搞生产经营。周华民耐心地对对方说,老战士大学的追求,不是金钱,不是权位,也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为老同志们提供有益的知识、高雅的情趣,为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但工作做不通,西安老战士大学的校牌在一天夜里被人摘下来砸了。第二天,周华民又重新制作了一个校牌,用钉子牢牢地钉在了墙上。

老战士大学本身不赚钱,对送上门来的钱,又是什么态度呢?有一家个体企业,送来1万元管理费,要求挂靠老战士大学。学校考虑到声誉比金钱更重要,不能让他们打着老干部的旗号行不法之事,就拒绝了这个要求。后来,这家企业在中秋节给学校领导送来1400元过节费,每人100元,也被退了回去。这些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就应该做到一生奋斗为人民,留得清白在人间,甘献勤劳与汗水,抗大精神永流传。

功劳大,奉献意识不能淡化

老干部既是社会服务的对象,又是服务社会的力量。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引导学员站在双向服务的交叉点上,肩挑两副重担,在提供为老干部学习服务阵地的同时,又充当老干部服务社会和部队的桥梁。据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办公室主任周柏泉介绍,老干部学员个个为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但他们有功不居功,越学习越坐不住,总想为社会更多地奉献余热。

学校根据老干部们的要求和愿望,从实际出发,积极开辟服务社会的渠道。该校有7位负责人参加了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各干休所学员一方面应邀热情为各单位作报告,同时又主动与地方单位挂钩,建立固定联系,经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兰州军区西安小南门干休所,有8位老红军、老八路参加了XA市革命传统报告团,分别与13所中小学、两个机关建立了固定联系,有22位老干部被中小学校(包括一所聋哑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有18位老干部给87个单位作了116场革命传统报告,听众达六万三千多人次。他们从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革命领袖的伟大业绩,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党史、军史故事和自己的战斗经历,引导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老干部王玉昆,在XA市附近兼任了十多所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今年又拿出3000元钱和几十本书籍,捐献给陕西蓝田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学,帮助失学儿童返回校园。老干部阚志广,长期救助陕西长安县石砭峪乡青叉小学一位叫李平的失学儿童。前不久,李平家里失火,过冬面临困难。阚老得知这一消息,马上翻箱倒柜找了几十件衣物,并带了35斤大米,坐车送到李平的家里。李平的爷爷感动地说:“老阚,有你这好人,我们一家过冬不发愁了。”李平患精神病的妈妈也抓住阚老的手,含笑点头。战争年代的鱼水深情,又展现在眼前了。

寒暑假是青少年感到快乐的日子,也是家长们担心的时期。他们怕孩子一味儿贪玩,耽误作业;互相追逐打闹,惹事生非。老干部学员注意协助办好本单位青少年假期学习班或冬(夏)令营,最多的已办了6期。有的与驻地小学联合办班,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校外学校”。在学习班或冬(夏)令营里,六七十岁的老干部与十多岁的娃娃们建立了忘年交,共同听革命传统故事,学雷锋做好事,参观革命遗址,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批改学生作业。这些老干部把一颗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青少年。兰州军区西安小南门干休所的老战士大学学员,通过这种途径指导娃娃们完成了980幅书画作品,有四百多幅参加了各级举办的展出。

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的办学实践证明,老干部服务社会使晚晴增辉,让今天与昨天同样辉煌!

小南门干休所被评为SX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

王玉昆等老干部被评为SX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