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回1995:我在东北搞建设-> 【18】晒场订单
换源:

【18】晒场订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过了好一会,姜山才松开高秀秀。

“那个……我先去睡了,你也早点休息。”

高秀秀有点慌乱的逃回了自己的房间。

看着高秀秀落荒而逃的背影,姜山也是深吸了一口气。

两人的房间中间只隔了一层板。

高秀秀的房间很快就熄了灯。

躺在炕上,姜山看着天花板。

重生以来,他一直都在忙忙碌碌,这还是第一次有了心跳加速的感觉。

姜山甚至有点庆幸,庆幸自己重生到了这个时间点。

也庆幸自己和高秀秀之间,没有什么狗血的事情。

思虑之间,姜山不知不觉沉沉睡去。

隔壁的高秀秀却是一夜无眠。

第二天早上,高秀秀顶着两个黑眼圈出现在姜山面前。

姜山刚想和对方打个招呼。

高秀秀却突然哼了一声,一扭头就离开了。

“这丫头怎么一到白天就变脸!”

姜山感慨着。

吃过早饭,姜山跟在高老五身后,来到了存放机器的仓库。

昨晚这顿酒喝完,该说的话都说开了,姜山感觉自己和高老五的距离又拉进了一层。

“小山子,你这东西不能就在图上这么放着,最好去申请个专利。”

高老五半辈子和机器打交道,自然明白这里头的弯弯绕。

“专利这东西,大部分农村人都没听过,但小山子,你得相信你五叔的眼光,这东西有大用!”

一个脱粒机的专利倒没什么。

高老五总觉得,姜山以后在机械方面的成就绝对不止一台脱粒机。

他想让姜山意识到这个“专利”的重要性。

姜山点点头,他当然明白。

“五叔,有些事情我本来打算秋收之后开始,但现在看来提前一些也无所谓。我原本打算成立一家公司,主要做建筑行业。画这脱粒机的图纸也是我一时兴起,如今我打算把这新型脱粒机图纸送给秀秀。”

顿了顿,姜山笑着说道。

“图纸是给秀秀的,但这台机器我得带走啊!”

高老五感动得拍了拍姜山的肩膀。

四处环顾了一圈,高老五并没有在仓库里看到秀秀的身影。

奇怪,这丫头一大早上跑哪去了?

“小山子,有心了!我先替秀秀谢谢你!至于她收是不收,还要等我把图纸给她,让那丫头自己做决定!”

高老五和姜山合力,把新型脱粒机通过木板挪到姜山的拖拉机上。

“行了,五叔你回去吧!别送了!”

和高老五挥手告别后。

姜山开着拖拉机,一路直奔三岔村的晒场而去。

等到姜山走后。

仓库一角传来一阵窸窣声。

“秀秀!出来吧!”

高老五摇摇头,笑着说道。

“你还和小时候一样,一有什么事就往废铁堆里头躲!”

一道被工装包裹着的凹凸有致的身影,从仓库角落跳了出来。

“爸!你怎么知道我在那儿!”

高秀秀嘴上抱怨着,脸上却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高老五还哪能不明白自家姑娘的心思?

“躲啥躲,人都走了!诺!”

高老五把姜山留下的图纸递给高秀秀。

“小山子说的话,你也听见了吧,这是他给你的,怎么处置随你!”

高秀秀打开图左看右看,随后像宝贝似的揣进怀里。

姜山回到村里晒场,把拖拉机停在自家粮食堆旁边。

说是晒场,其实就是一大片铺着水泥的平地。

三岔村的晒场和韩家村的晒场相连。

由于两个村子之间血缘关系足够紧密,因此并没有像别的村子一样,为了争晒场斗得死去活来。

此时正值上午。

三岔村以及韩家村的许多村民们都在晒场上。

有的在翻动粮食,有的拿着毛线团织毛衣。

姜山的出现打破了这份平静。

只见姜山停下拖拉机,招呼了几个临近的村民,一起把新型的脱粒机从车斗里头抬了下来。

“小山子,这是啥东西啊?”

“怎么看着像磨面粉的东西?”

“我看不像!”

一众嘀咕声中。

姜山三两下便把机器里头加满了柴油。

随着几声轰隆隆的响动,机器启动。

姜山拿出一袋子棒子扔在进料口附近,机器自动上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自动完成了脱粒。

一旁几个村民见状,连忙围了上来。

“小山子,你这机器看着不赖啊!比咱们家那老机器好用多了!”

“对啊,老机器脱粒还得靠人摇,你这机器自动往出吐玉米粒!”

见村民们都围了过来,时机差不多了,姜山便开始做宣传。

机器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三万多斤玉米脱粒工作。

想要脱粒的村民,需要付百分之零点五的手续费。

也就是说,使用姜山的机器,每脱粒一万斤玉米,需要付五十斤的玉米作为机器的使用费用。

经过姜山这么一通讲解,在场的即使是上了年纪的村民也理解了其中的意思。

“一万斤玉米,就收五十斤,按八毛一斤的价,那就是四十块钱!”

“山子,你家棒子粒脱完了,下一个给我家脱!”

“还有我!”

如同刚开始姜山组织劳工们收地的情况一样,不少村民在看到别人报名,也纷纷举起了手。

直到韩凤霞来到晒场,就见到一群人把姜山围在中间。

“妈!”

姜山见到韩凤霞,赶忙招手。

“赶紧过来帮忙!”

韩凤霞本来是给姜山送饭,结果却被留了下来,硬是记了一个晌午的名单。

姜山则步行回家,把留在家里干活的十个普通劳工带过来八个帮忙。

晒场上的人越聚越多。

不少家里地还没收的村民,见到这架势也报了名。

当天傍晚。

姜家大院灯火通明。

韩凤霞翻着姜山记账的账本,心中感慨万分。

自从儿子下学后,整天不是和村里头那些小青年游手好闲,就是去县城里当混子。

骂也骂过,劝也劝过,可这孩子就是不听。

她做梦都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儿子竟然像变个人一样,变化大得让她都有点不相信了。

瞧瞧这账本,字迹工整,写得干干净净!

韩凤霞不由得想起以前姜山的字,上学的时候写个作业那字就像狗爬似的,写完都看不出来是啥。

姜山的二姨是韩家村的小学老师,他二姨就说过,姜山这字拿脚写都未必能写得这么磕碜。

还有,他儿子以前从来都不叠被子,屋子也乱的像猪窝似的。

但现在,每天早上一起来,屋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连被子都叠成豆腐块。

韩凤霞眼睛盯着账本,脑子里却越琢磨越不对劲。

不对!

她想起,自从上次把姜山从县城叫回来收地这小子就开始不对劲。

前后差别这么大,是不是撞着啥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