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旧城家事-> 第二十三章 苦中寻乐的少年
换源:
第二十三章 苦中寻乐的少年
- 蓉芬和亦德的爱好不一样,一文一武。
蓉芬喜欢文学,爱看名著,如言情小说《红楼梦》、《西厢记》……
喜欢古文和诗词,读《全唐诗》……对作诗的基本要求,如平仄声有所了解。
蓉芬对亦德说:‘’做七言诗要'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你怎么经常颠三倒四,做出的诗不怎么押韵。”
亦德天性不服输,逞强回道:“阿姐,不说你比我上学高两级,到你这年纪,我相信决不会比你落后。”
亦德並不愿意学这些,觉得“没劲”。他是个野孩子,爱武。喜欢看武侠小说和军事小说,如《七俠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无钱拜师学武,只好模仿“练功”。有个做“大侠”,为穷苦百姓“仗义行天下”的梦想。
蓉芬当学校图书馆馆长后,看了很多开卷有益的书藉,知识面迅速拓宽,文学水平也得到提高。
她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书卷气的加重,自然地发生变化,从活泼的小姑娘变成了文雅的少女。
当时小王家巷是个贫民窟,比不得皮市街是条富人街。
吴家的东邻是时家三哥的人工织造坊。该坊的外墙和依笙家房子的外墙间留有一条小弄堂,向南没几步路到小王家巷,向北通西北街,到依笙家的正门,也可绕到皮市街。
另外在吴家住房的西边,也有个到小王家巷的出口。
西邻朱家,租住在时家的石库门里面,也是穷苦人家。
朱家每月的租金是五块大洋,很贵;还有租户付每月十元大洋的;都是欢欢来收取。
朱家娘娘,中等个子,衣着朴素,长得很清秀,一双半大的小脚,走路一颠一颠的。她丈夫在安徽蚌埠教书。
她的两个儿子,每天书声朗朗地勤学。二儿子朱旭元,因为小时候出过天花,脸上留有麻子,绰号“小麻子。”
朱家娘娘出身书香门第,饱学诗书,谈吐和气质与众不同,写得一手好字。
她和善、热心,蓉芬有古文中不明白的地方,登门请教,她总是耐心释义。一个爱学,一个爱教。
朱家娘娘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人生哲理潜意默化了蓉芬,和蓉芬心中的,封建社会所宣扬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一拍即合。
蓉芬立志要靠读书出头,不管周围发生的一切,只一心读书。认为振兴家门的重担落到了自己身上,为了父母、弟妹,为了好亲婆、高妈妈,乃至所有关心过、帮助过他家的亲朋好友,只有读好书有出息了,才对得起他们。
亦德空时,常去找朱旭元玩,并一同在他母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
起初只是朱旭元和他哥哥朱纯元练字。
一只老式的红木书案上,雕刻精致的笔架上挂了几支粗细不同的毛笔,有羊毛的、也有狼毫的;宣纸常年舖在桌面,随时可去写几笔;边上是徽砚、徽墨;还有一叠名家字贴,有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有赵孟頫、柳公权和颜真卿的楷书字帖等。
“小庆官,你也来练。”朱家娘娘主动招呼着。
“算了、算了,我不象旭元坐得住,我整天贪玩练不好的,再说有点空还要帮我姆妈做事。”
朱家娘娘说:“写字又没任务,干完家务再练。你可拿字贴回家,隔几天把写好的字拿来,我给你红笔圈点。”
又说:“练字要屏气凝神,这才是练定力。写字可以修身养性,字如其人,见字可识人。如果字写得歪扭,别人会低看你一等。”
亦德很感激,越发努力,所以字练得很好。
旭元学习很好,他有理想,努力上进,立志要为国为民做个有用之材,这和他母亲的“读书为名利”思想截然不同。
亦德和旭元的性格、志向相同,且都祟尚义气,亦德有意仿效“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
他们找到邻居郑天星,一个六岁,外号叫“小点点”的男孩。
他长得瘦弱。父亲是弄堂口“小堂名家”的吹鼓手。家里穷,穿着破烂,别的孩子总是欺侮他。
亦德同情苦孩子,见没人跟他玩,想帮助他。
亦德问天星:“你愿不愿意和我们义结金兰。”
“什么?什么?听不懂。”
“就是结拜兄弟,我年龄最大,十岁,是大哥;小麻子小一岁,是老二;你是老三。”亦德说道。
“好的,好的”,天星很高兴。从来没有人这么器重过他,再说天上平白掉下了两个“哥哥”。
亦德说:“我们无钱进关帝庙烧香,无法在关公老爷见证下'结拜',那就上我家去吧。”
领着旭元和天星,进了自家外屋隔出的灶屋间里。
一齐对着灶台上方供着的“灶家老爷”跪下,以水代酒,行了“结拜”仪式。
让灶家老爷见证:今后三兄弟有福共享,有难共当;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尽做好事,绝不作恶。
不用上学的星期天,成了做好事的日子。他们常给孤寡老人家中的水缸里拎满水,帮着去老虎灶泡开水、跑腿买零星东西……
亦德很活泼,喜欢在北寺塔下面的树林里用弹弓打麻雀,好不容易麻雀打中后跌落,他又心疼麻雀的眼晴怎么打伤了,怎么腿上出血了……又给上药、又给包扎,三弄两弄,结果鸟逃走了,他又生自己的气。
有了两个兄弟,更是玩疯了。
夏末初秋,三人夜里提着小灯笼到荒蕪、潮湿的郊外草丛中,用三角小网兜捉蟋蟀,捉到后放到小竹筒里,回家后转放到有盖的小园瓦罐中。
老大、老二要上课,就由还没上学的天星看管。好在蟋蟀食量很小,每只每顿仅吃一粒米。
空闲时,他们打开瓦罐盖,拿蟋蟀草的毛丝逗蟋蟀。一罐放两只,互斗决胜负,取乐。
他们还用带网的长杆绑上自制的白面筋去柳树林、杨树林粘树上的知了。
到西瓜田里捉金龟子,用长细绳栓住,让它飞。
打玻璃弹子、刮洋画片、滚铁圈……
在苏州元宵节晚上的提灯会上,大街上有写着灯谜的大彩灯集体巡游。而孩子们也会提着用细棍挑起的,点着蜡烛的各色灯上街,如走马灯,免子灯、荷花灯、宫灯……
亦德和旭元用细竹条,铁丝和彩纸给天星精心做了一个“五角星灯”,对天星说:“小点点,这灯合你的大名,是我们给你的礼物,你收好提着。”然后三人兴高采烈地外出观灯。
还有每年一度的轧神仙,他们也会去看热闹。
亦德对天星说:“你问我什么是“轧神仙”,是因为有人在石路庙会桥边上,发现了一个把两只碗合起当枕头躺着的人,暗示“吕”字,悟出他是八仙中的吕洞宾。轧神仙就是希望自已也能遇到仙人而带来好运。”
在地藏王菩萨农历七月三十日生日那天,三人会帮着时家,和欢欢一起到几个天井的青方砖砖缝里,遍插地藏香,点“地灯香”,恰似一条条火龙。
在八月十五走月亮那天,亦德把自家种的向日葵的葵花籽炒熟后,在一轮明月下,三人边吃瓜子,边谈笑,漫步到石湖行春古桥看“串月”,十八个桥洞下均可以看见湖中有一个月亮的倒影。
虽然生活很清贫,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热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