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游大寺-> 七夕杂记
换源:
七夕杂记
- 饭后忽然就下起雨来。
我坐在窗前,隔着纱窗,抬眼望去,外面的光线有些昏暗,现在拍一部怀旧的老电影,看不到雨,却能听到那急促的雨声,没有注脚,也没有叠起的旋律,就那样细细密密的织着,在天地间织就一张潮湿的大网,将夏季的光阴织在其中。
这样的时节,下这样的雨。倒是十分应景,只是离牛郎织女相会还有几个时辰,莫不是他们“忆往事,思流芳,易成伤”,提前落下泪来?若那则神话故事是真的,年年岁岁的相望,只换的那片刻的相聚,蹉跎了多少岁月,辜负了多少年华,怎不让人唏嘘?但这样的爱情,秦观却心向往之,他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还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确,在艺术当中,这样的感情温柔,含蓄,有几分留白,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符合儒家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标准。只是这样敦厚自持的感情缺乏生命的张力与活力。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能够相守在一起,上穷碧落,下涉黄泉。百转千回,拼尽全力,恨不得将自己变成一团火,将自己与别人燃尽,才肯罢休,这才上演了那么多的爱恨情仇,才有了丰富人生,世间百态。“岂在朝朝暮暮”,不过是不能长厢厮守后的自我安慰罢了。若不是天河滔滔,王母法力强大,牛郎和织女又怎会选择这样的相处方式?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与神仙的相恋,一般都没有好下场,原因大都是上天反对,说什么违背天条,像宝莲灯当中的三圣母,董永和七仙女,牛郎和织女等,这可能与中国古代社会注重等级与门第有关,门阀制度在中国影响深远,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低一阶层想要超越自己的阶层,一般会受到上一阶层的一致打压与反对,当然在西方社会就没有这么多的限制,希腊神话中,人与神的相恋故事比比皆是,充满了浪漫自由的气息。不过他们的神仙之间有很多矛盾嫉妒纷争。不像我们神话故事当中所营造的天界,井然有序,神仙各司其职。
“人定胜天”,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出现的并不多。除非是最后凡人也能够羽化成仙,成为特权阶层的一员,例如沉香的劈山救母。当然也有些胜利是由于神人的怜悯,这样的故事本身便带有特权阶层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例如,愚公移山中太行王屋二山的被移走,牛郎与织女故事当中的夫妻两人一年一度的相会,全都是神仙最后的大发慈悲。
作为夫妻,牛郎和织女为什么最终甘心一年一相逢的模式,而不是选择继续的抗争,很是让人心生疑窦。我想也许会有如下两种原因。第一,两个人意识到整个天界势力的强大,他们在天界缺乏根基和朋友,是草根中的草根,凭一己之力与天界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考虑再三,决定维持现状。第二就是两个人的感情已经大不如前了,想当初,织女可以不顾天界的威严,与牛郎厮守,而牛郎也为了寻找织女,从人间追到天界。之所以能如此毫无顾忌,轰轰烈烈,说明当时他们的感情是多么的浓烈,而后来,爱而不得,相思无望,可能会是两个人的感情趋于平淡,甚至放下了彼此。此时七夕的相会变成了例行公事,就好像现实中离异的夫妻,每年相见一次,不过是对孩子还有牵挂。
舒婷说过,“与其在崖上等待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世上所有的爱,除了母子之爱外,都是以相聚为目的,一年只有这么一刻短暂的相聚,想想都觉得残酷。中国的情人节何来的浪漫?不过考虑到《西游记》的说法,“天上一日,世上一年”。那么牛郎与织女,也没有那么悲催,他们还是可以天天见面的,这样想着,心里便释然了。
雨,渐渐的停了。像是一曲未尽,暗恨渐生。或许今晚,会有新的篇章,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