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山野弥漫着诗意旋律:我的童年-> 一条干净清澈的小溪:临溪之地皆卧虎藏龙
换源:

一条干净清澈的小溪:临溪之地皆卧虎藏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如果说连绵的群山是一个地方的身躯和骨骼,那么一条秀水就是山脉的灵魂。在这个据说是伍子胥逃难的经由之地——歌舞,也有一条灵魂之溪,叫歌舞溪。我的祖祖辈辈们都生活在这一条小溪的溪边,但从未叫它过这个名字。仿佛它的存在是那么天经地义,日夜伴随着我的家乡人民,因为过于熟悉大家反而忽视了它的名字。我一直不知道它的名字,直到今天落笔要书写,要描述它时候我才去查了资料,原来它叫歌舞溪。这几个字在今天的我念起来也觉得非常的不自然,反而觉得它跟我有了某种心理上的距离。暂且我也随着大家的意思,先称它为歌舞溪吧。

歌舞溪,起于歌舞村宋家山,向东流经歌舞村后转向东南,经子胥村、高峰村、魏丰村、城下村,流入清渚江。

我的人生自出生起,一直到30岁之前都跟这一条小溪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我最熟悉的歌舞溪一段就是高峰这一段。在我出生之前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已经在那个溪边生活了很久。他们都是此溪边上的常住民。这条小溪从我记事开始,就是一条无比清澈的给父老乡亲带来富足和快乐的地方。我从童年时期开始,从山脚踏入这条小溪的溪水之后在所有的时光里,对它都有无比深厚的特殊情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关于水的印象和体验最初就来自于这一条小溪。

春天,小溪两岸的稻田里开满了漂亮的紫云英。那一朵朵圆圆的长得像车轮一样的紫色小花点缀在绿油油青草绿叶之上的紫云英,像成千上万朵遍野挥洒的小星星,那绿色绿得茂盛啊,仿佛是厚实的加了绒的绿色毯子,铺陈在溪上的两岸。紫云英还有特殊的香味,它们不曾开花的部分,也就是紫云英的绿叶子,母亲常常掐了它的嫩芽去炒菜吃。这是我童年记忆里头的一道特殊的菜,好像也就是家乡才有。后来我到别的地方再也没有碰到可以炒着吃的紫云英。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家里养了几只肉兔。父母分配给我的任务就是到田野里去拔一些绿色的青草来喂养小兔子。对于这个活我是好喜欢呀!如此,我可以像童话里的小红帽一样卷着俩裤腿,有时还赤着小肥脚,提个小竹篮跑到紫云英的梯田里,去拔青草。那草好嫩啊,因为间歇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田野里的小花朵,所以这件事情在我的心里有多快乐呀。那小小的糯米团一样的小女孩,穿着花洋布小衫,扎两根细细的小辫子,走路不是跑就是跳的。因为绿草丰茂,小篮子一会儿就会被塞得满满的,嘿绰嘿绰拎回家的时候,大人们都会喜悦的夸,路过的陌生人会夸爱这个小孩真厉害,村子里的叔叔婶婶会夸,邻居们也会夸,到了家里和颜悦色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夸,好有成就感呀……我想我这一辈子做事情需要获得满足感的这一种教育就是在童年被唤醒的吧!

春天的田野里,那个田埂上还会长有很多做清明团子的艾草和小野葱,当然,还有荠菜和另外一些叫不出名的野菜。小野葱要比家里种的那种驯化过的葱更香一些,我碰到的时候都会拔一些回去,大人会把它用来炒饭,喷香,所有人都爱吃。清明节的前后,那挨家挨户的老人小孩一起都会拿了把剪子提了个篮子去田埂上剪艾草。每家每户都会用艾草来做清明团子。虽然这些年在全国各地都能够吃到这些食物,平台上容易买到,口味上好像也研发了各种各样的,但是清明团子要达到江南一带的那种滋味,不到当地还真的就吃不到原味了。记忆里大家把捡回来的特别嫩的反面还长着白色细绒毛的那种嫩嫩的艾草,挑一挑放水里洗净以后,放到碱水里头去煮,煮完之后又捞起来放到石臼上或者石板上去使劲地揉搓,大概是把它的青草味以及麻口的部分,合着碱水都去掉,留下它特别清香的部分才算数。然后用刀切碎和着面粉调了水使劲地揉啊揉揉啊揉,揉成一个个精致匀称的面团。清明节前后山上竹林里头的春笋也是最好吃的时候,大人们到山上挖了笋或者和着萝卜丝干猪油渣还有咸菜碎一起翻炒了,做了香喷喷的清明果馅,摊了平整整的艾草面皮子,包裹的饺子形状的清明果子,有的还特意折成了波浪型的小花边。也有圆圆的用模具压成圆圆的饼状的,通常这一种里头的包裹的就是芝麻糖碎或者是红豆沙碎。清明节前后一家一家的做得都不少,节前节后都会留着很多,那个时候春耕农活也开始忙碌起来,这个刚好留着给干活的大人们做点心。

夏天,小溪更加忙碌和欢快了。清晨我常常拉着家里的大黄牛去西边溜达。因为放牛也是我的活。跟今天的小朋友不一样,我比较幸运的是在我的童年时光里拥有那么大一个庞然大物做宠物,而且是宠到了心里。耕牛是非常有感情的动物,农耕季节,农村里少不了这个帮手。牛是非常温顺的动物,干活见隙它也就在田边溪边吃草,或站或卧慢悠悠的,它也不吵,大大的牛眼睛常常会打量着我,故而我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需要拉着牛神牵着它走,通常情况我就是用一根绳子牛绳来驾驭它的。熟悉了以后它就认得了我这个小主人,我给它起了名字叫“老黄”,有的时候不用牵着绳子,让它自由一会儿,我喊它的名字,也会慢悠悠地来到我的跟前。牛吃饱的时候肚子是圆鼓鼓的,走路特别慢,但是从他的眼睛里头我看到它是快乐的。我也很满足,于是一个大牛一个小孩屁颠颠的一前一后回家了。

夏天的小溪特别丰盛,有的时候发洪水。发洪水的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站到溪边田埂石阶上去看大水。那个年代连雨伞也不多,头上戴着一顶顶箬叶编的竹笠,身上披的防雨的雨具主要有这几种:比较讲究的普遍的是用鬃毛手工编织起来的蓑衣,袖子和下摆都挂着长长的棕毛流苏;当时比较时尚的雨衣,是一种军绿色的卡其不涂层的雨衣,父亲就有一件;普通人家较多的是用厚厚的塑料薄膜剪了个长方形上,一头车缝了一个留空的长条卷子,中间穿了一根绳子,往脖子上一寄就算是雨衣了。势迅猛的洪水还会带来很多的小鱼和螃蟹。男人们站在溪边上也都没有闲着的,身强力壮的一家的主劳力,三三两两的手里拿着兜鱼网,小孩子总是光着脚提着水桶脸盆的站在自家大人的身边,那个放大了的像蝌蚪形状的鱼网兜兜,还真能从洪水里头捞出活蹦乱跳的鱼下来。那个时候物资贫困,大家买一点肉是要肉票的,因此在物质条件没有如今这么丰盛的山野农村里,这些由恶劣天气带来的额外收获大大的丰富了每家每户的餐桌。每一个在去看大水捞鱼的村民老老小小都是快乐的,他们是如此的乐观,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性天气,居然也有苦中作乐的智慧和勇气。我想这大概就是老子思想里的祸福相依,苦中作乐的二元智慧吧。我回顾自己一生的起起落落,反思自己骨子里头的那种阳光和乐观,其根性大致是来与我童年经历里所看到的这些普通的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吧……

大水除了带来这一些鱼虾蛇这些小动物以外还有从宋家山一路冲刷过来的一些树枝。等洪水过去水位回复平常的时候,就会搁浅在大大小小的石块缝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刚刚开始家庭联产承包制,山上又是封山育林,家里做饭的是柴火灶,虽然是山区有时也会有柴火不够的时候,那个年代的人真的是好惜物啊……我藏着我常跟着爸爸妈妈到小溪里去捡那些残留的树根枝条。夏天,那些裸露在水面之上的石块散发着白白的光。脚踩在上面有种奇怪的滚烫,从水里颠着出来的小脚丫子踩在白白的石块上,一会一个脚印,一会一个脚印,水水的,但是瞬间又变干了,现在回想起我小的时候,在我人生最初的10年里,都是惦着脚而或跑或跳的,原来却是没有踏踏实实的走过路,那是因为实在是太欢快了呀!我的心里一定是有歌的,父亲的心里也是有歌的。我常常听他哼哼自取威虎山里头杨子荣的那个唱腔,妈妈能够唱的就更多了。妈妈是十里山乡最美的女人,是才貌双全的人民教师,我以她为荣。在小溪里食材货的工作也非常的快乐,小脚丫子跑来跑去,一会儿东一堆一会儿西一堆,看着父亲把这些收集好的柴火挑回家的时候,我一路小跑地跟在后面,超级有成就感。

有一年秋天,大概是快要割稻子的时候。发生过一件奇怪的事情。

有一天早上,应该是凌晨。天还没亮,我还在睡梦里,听见爸爸在外头敲门,那声音既喜悦又神秘,后来整的全家人都起来了。我也揉揉眼睛下了楼。看到楼下俺们回家的爸爸扛了一个大大的布袋。那布袋居然是他白天穿过的劳作的时候的军装裤,两只裤脚用盘绕着稻草杆子扎紧了,裤腰是用了皮带扎紧了的。就这么一条裤子被什么东西鼓鼓的塞在里头,爸爸气喘吁吁地推门进来,嘴里咕咚着:“aosao,aosao”(当地方言快点快点的意思)妈妈和奶奶惊讶地问他”啥东西啥东西?”

“快点脸盆拿过来,脸盆也拿过来”

“溪滩里在捉鱼”

“泮畈人放的药水……”

母亲赶忙顺着爸爸的意思,把家里的七盆八盆都拿出来摊了一地,帮着爸爸从肩上卸下那个大大的布袋,解开稻草,里头顺着水从裤脚里流出一堆堆的白花花的石斑鱼来。

母亲压低了声音问爸爸,“还有吗?还在做吗?”

“还刚刚开始”爸爸说赶紧:“赶紧赶紧,ao sao aosao,大家都过去!”

捉鱼是当时最村子里最开心最让人兴奋的事情。每个人都像今天某些地区的赶集一样无比喜悦无比欢欣。

我,五六岁的小姑娘,穿着小凉鞋,打着手电筒,两只脚啪嗒啪嗒飞快地跟在大人后面。夜色里,头顶有安静的白月光,映照着夏夜的小路也是白色的。萤火虫在周围飞来飞去,有时候会扑倒小脸上,一切都那么诗意而美好。我觉得这些都是我的好朋友。包括月光下小溪里那被石灰醉晕了的鱼。歌舞溪的鱼主要都是一些石斑鱼,柳条儿样的个子不是太大,平时非常灵光,要晕了之后活动起来就没有平时那么麻利,游得好慢,我轻轻用双手一围拢就可以把它们捧起来。月光和手电筒的余光照在水面上,小鱼儿踪迹尽显、无处遁形,就乖乖地做了我们的俘虏。我们就这样跟随着月光和手电筒一直不停的收罗,直到天空泛白……

石斑鱼的味道特别的鲜美。暂时吃不完的鱼,母亲会把它们仔仔细细地剖好,洗净晾干。大人做这些活的时候,我都自告奋勇地在旁边帮忙,他们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所以,不知不觉的,我可能比今天的城里的小朋友更早的更早一点的参与了生物课和解剖课。

冬天,小溪的水是流动的,不会结冰。但是那些小溪的湾角处的大石块上倒是有一些又粗又壮的冰柱子,顺着水滴和水流的方向形成一根根尖尖的冰柱子、冰笋以及冰刀。虽然那些东西在那个年代每一年都可以看到,我的心里都会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奇妙!

江浙一带的冬天是奇冷的,这个时候的小溪是属于妇女们的。她们会在小溪边上洗一些红薯粉,渐渐的随着年关来临,她们也会在溪边清洗收拾,准备一些年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