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的岳父朱元璋-> 第19章:朱元璋非常赞同
换源:

第19章:朱元璋非常赞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张安世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用筷子夹起一片薄薄的肉片,放入了滚烫的铜锅之中。

没过一会儿,肉片已然变色,散发出浓浓的香气。

张安世将肉片夹起,轻微晃动,让多余的汤汁沥尽,再放入早已经调制好酱料的碗里,让肉片完美裹上一层酱料之后,再送入口中。

朱元璋坐在另一个房间,此时恨不得将耳朵贴上去。

不知道张安世这小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刚说完改革两个字之后,就直接没声了。

标儿不是问你怎么改革呢吗?

你倒是给咱一次性说完了啊!

此时朱元璋的心里就像是猫抓一样。

“二哥,你快别吃了,倒是说啊!”

朱棣看着张安世还是一副卖关子的样子,也是急了,直接催促着说道。

张安世放下了筷子,开口说道:

“首先,那就从当今陛下头疼的这个相权说起吧。”

“说到皇权与相权,事实上,在以往的情况下,丞相在处理国家事务,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一人独断。甚至不怎么与皇帝商议,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蒙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或许这也就是当今陛下执意要收回相权的原因。”

“蒙元的皇帝智慧和胆识都不足,皇权孱弱从而导致丞相一人独大,当今陛下或许也有一种观点:‘委政权臣,上下蒙蔽’,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朱元璋觉得,元朝为什么会灭亡?

就是因为丞相!

这个当朝的权臣,蒙蔽皇帝又蒙蔽臣子,一人大权独揽,所以才导致国将不国。

有了元朝这样的例子在,而朱元璋又是一个十分关心国家大事的皇帝,所以在大明朝,皇权与相权就处于天然的对立。

朱元璋不太相信丞相,而丞相又觉得你这个皇帝管的太宽…

老朱:你已有取死之道!

朱元璋的内心无比震惊!

怎么…张安世这小子连这个都能猜到?

难道他真的有这般看透人心的能力?

废除丞相这件事情,在朱元璋的心里的确存在了许久,而且也正如张安世所说的这样,元朝的那些皇帝和丞相之间的事情,他看的不少。

所以才决定要废除丞相,独掌大权。

“设立内阁,这是重中之重!将相权分割开来,这样一来,就不会有皇权与相权之争,并且内阁的权力是完全来自于皇权,自然也会依附于皇权。”

“内阁之中,分为首辅,次辅等,共六人!”

“内阁大臣,可有票拟权,凡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以墨笔写于票签上,送请皇帝批准。”

票拟,也被叫做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

能够帮助皇帝分担处理政务的压力,皇帝本人需要做的就只是看阁臣的批注来决定是或者否,如果有疑问,甚至可以当面问作出批注的阁臣。

“不过,要注意一点,批注权必须由皇帝本人来掌控,而不能够被宦官所代替。”

明朝的内阁在建立之后,一直绕不开的一环就是宦官。

虽然内阁能够处理国家政务,在一定程度上哪怕皇帝平庸一点,也能够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宦官的出现,则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皇帝的决策权。

他们甚至能够替皇帝对政务进行批注!

“可是这样一来,首辅如果联合其他的次辅,那岂不是和丞相一样了?”

朱标迅速想到了这一点。

首辅,意味着是内阁之中权力最大的一个人,这和之前的丞相,岂不是一样了吗?

听到朱标的疑惑,张安世笑了笑,然后才解释道:

“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吗?内阁的阁臣,所选取的标准。”

朱标回忆了一下,然后说道:

“阁臣所选取的六部官员,并不需要官职很高?”

“没错,他们只有名,没有实权!就算给一个首辅的名头,又能如何?其他的阁臣,会服气吗?”

“更何况,在选人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官员们的户籍地点,科举的年份,以及他们授业恩师。”

“做到内阁的阁臣,全部来自于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老师教导不同年的科举,这样一来,他们根本无法形成党争。”

党争!

这是大明王朝后期一大难题。

无比强大的东林党把持朝政,最后亲手将大明送上绝路。

只要能够严格把控,一个朝堂之上找出能够做事的六个人,还不简单?

“这样一来,阁臣来自不同的党派,他们就有不同利益诉求,这样一来,皇帝只需要权衡四方,让他们自己去斗就行了。”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皇帝在一旁隔岸观火,才能够更好的了解一件事情的始末。

权衡,是上位者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能力。

整个大明王朝之中,将权衡这一加点拉满的,也就只有嘉靖那位修仙者了。

二十多年不上朝,通过权衡之术,将朝政大权牢牢把持在自己的手中,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要知道,一开始的嘉靖可不是什么宗室,而是因为正德皇帝溶于水之后,意外被推出来的。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原本那些大臣以为能够轻松掌控的一个宗室子,却是权术拉满。

没有能力不会权衡?

那没关系,看人吵架总会吧?文化人据理力争,争着争着,正确答案不就出来了么。

朱元璋坐在隔壁,越是听着张安世的讲述,心中越是激动。

“好啊!”

“好一个权衡!”

让来自六部的不同官员,相互制衡。

这些官员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且他们并没有实权,只能够依附于皇权行事!

国家政务自然是来自方方面面,一个人肯定会有失偏颇,那么来自六部的不同官员,则能够得到一个更加客观的结果!

朱元璋顿时拍案叫绝!

这个内阁制度,可以搞!

而且很有搞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