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现言小说 -> 我的妈呀,要离婚!-> 19
换源:

19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昏迷了三天,躺在ICU的秦深终于醒了过来。

医生说,目前情况看来,病情在好转,等过了危险期,就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可即便如此,就算恢复了,怕是也会留有后遗症,还要特别注意防止二次中风的危险。

林清知道,中风一旦二次复发,死亡率极高,十分凶险。

秦深的清醒,对于家里人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消息了,其他的都可以慢慢来。

一时间,大家都被秦深突来的中风牵绊了心思,倒是忘记了林清提出要和秦深离婚的事。

一家人都忙着帮着秦深康复,日子倒也充实温馨起来。

与秦浅家里忙碌平淡的日子不同,Z市里唯一一所有些名气的大学Z大,此时大礼堂里,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们被台上学者幽默风趣的发言所吸引,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接下来的发言只是我个人一点拙见,我和你们大家一样,也不过是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坐在这里,不是宣讲什么,是和你们这些有活力的年轻人一同探讨一下”。

发言的人说到这里,目光扫过座无虚席的观众席上,然后收回目光,继续说下去,“要是论起来,还是我这个糟老头子占了便宜,要你们这么多年轻人陪我聊天呢!”

说完,自嘲地笑起来。

台下,学生们也跟着笑起来,心里对于学校安排的这次交流会,少了一些反感,觉得这个自称糟老头的学者,比一般古板严肃的老师们有趣一点。

台下的学生们纷纷把目光从手机屏幕移向台上说话的人,抬起头来,开始打量这个“糟老头”。

这些目光里,有欣赏,有探寻,有不屑,有不相关的淡漠。

可是与这众多目光所不同的是,台下最后一排角落里的一个年轻人的目光,清越冷湛,有着令人说不出的迷眩和压迫感。

年轻人透过自己清冷审视的目光,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如说话人自己所形容那般的糟老头子。

恰恰相反,坐在台上发言的人,虽然年过半百,可是长期从事文化工作,让他看清来并不像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可能还有长期健身和保养的效果,让他看起来最多也就四十岁。

风度翩翩,温文尔雅,此时还在那里谈笑风生。

这样的形容和谈吐,不出意外,给人留下的几乎都是良好印象。

台下的学生里,更有女生窃窃私语起来,随后不断传来一阵阵刻意压低的嬉笑声。

年轻人顺着动静看过去,出现在视线里的是几个打扮时尚的女生。

年轻人心里了然,不置可否,“现在的女孩们,越来越奇怪,最近流行起来这种中年帅大叔的人设了!”

年轻人收回目光,继续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发言人。

台上人越是完美无懈,落在他眼里,也越发可笑伪善,年轻人嘴角勾起一抹嘲讽冷笑,看着台上人的目光越发清寒。

“我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中西方文学的对比,各位都是熟知中西文学,是这个领域里的新鲜血液,肯定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各位肯定听过不少有关中西方对比文学的论调,那些耳熟能详的西方文学作品《理想国》,《奥赛德》,《安提戈涅》、《忏悔录》《神曲》《夜》等等里面涉及的哲学思想,人与神的关系和人物的剖析我就不再赘述了,很多学者大家都对这些有了很深入的剖析。”。

“我今天谈谈,我个人觉得是什么造成了中西方文学的差异的问题。”

说到这里,台上之人略带些狡黠的一笑,“我92年出国,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对美国文化肤浅地有一些了解,今天我就谈谈中西方文学差异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我先举个例子,《罗密欧和朱丽叶》和《牡丹亭》想必大家也不陌生,我们都知道,这是两部典型的悲剧文学。”

说到这里,台上人略一停顿,等台下观众有了足够好奇之后,才缓缓说下去,“同样的,都是爱情悲剧。自古以来,人们好像对悲剧对遗憾就充满了好奇,很多文学作品都留下一个令人顿足捶胸,抚额嗟叹的悲剧式结尾,这样人们才觉得无法满足而越发着迷!”

“很简单的道理,白话一些,通俗一些,你们宿舍一个男青年喜欢了两个姑娘,一个同意和他共同进步,一个却因为家里阻拦而没有成功,这个那孩子心理多半更挂念那个没成功的姑娘。”

“悲剧人物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情,博夺更多的同情!”

“以我的愚见,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因素分为两大部分,一个内在,是思想,包括文化背景在内,另外一个就是外在,是语言和文字。”

台下的学生们渐渐听得入神,礼堂里安静下来,只有台上之人不断妙语连珠,娓娓而谈。

“首先说说文化背景差异,还是前面提到过的两部爱情悲剧文学作品,两部作品的作者分别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虽然他们两个前者是英国人,后者是中国人,但是两位作者都生活在历史同一时期,都是十六世纪伟大的戏剧家。”

“这两部作品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就十分突出,西方追求人性之上,东方崇尚礼智之上;西方对于悲剧人物多突出其个人英雄主义,追求自由,东方多是选择地位低下,心地善良的弱小人物;西方人追求结局的真和美,东方人希望结局是美和善。”

“所以这两部作品,《莎士比亚》追求骑士主义精神,剧情激烈,一悲到底,所以最后男女主人公都死了;而《牡丹亭》描写文弱书生和才子佳人的悲剧,剧情舒缓,意向唯美,悲剧中以团圆结尾,上演了人鬼情未了。”

台上之人言语间诙谐幽默,不时让台下发出一阵笑声,今天讲座的气氛前所未有的和谐。

“我再说一点,语言差异,现在正是夏天,如果我们礼堂里没有空调,我想在座的各位早在心里把我一家十八代问候遍了!”

台下一阵哄笑,台上之人继续,“对于夏天,我们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流汗,炎热,不舒服。没人会把爱人比成夏天吧!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小伙子,对一个心爱的姑娘说,你就是我的炎炎夏日,那大概姑娘转身就走,别人也想着,恐怕这不是心爱的姑娘,是要命的了,烈日炎炎下,你只能中暑了,何谈美妙。”

“可莎翁的十四行诗里,却把爱人比作夏日一样可爱,读者也会认同。。。。。。”

台上之人,侃侃而谈,终于结束了讲座的内容。

下一个部分是观众提问,自由交流的时间。

坐在最后一排角落的青年,看着大屏幕上的幻灯片,不断播放着台上之人的作品,他目光盯在了那本新出的《残局》上。

年轻人忽然生出一股恶趣味来,举手提问,主持人点到他。

年轻人并没有像大多数提问发言的学生一样,先寒暄问好,而是直击主题,“都说作品是作者的心里活动的反射,《残局》里对于程志敏的描写阴暗晦涩,那是您心灵黑暗面的投射吗?”

年轻人眼神冰冷笃定,目光似冰刀直直射向台上之人。

听着发问,礼堂里欢乐和谐的气氛瞬间凝滞。

礼堂里静的出奇,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提问者和台上之人身上。

大家对于这个明显不友好的提问,屏气凝神,

看向提问的人的目光里全是猜测和审视,过了刚才那种由于诧异而突至的死寂,现在已经有人在下面嘀咕起来,这是哪个专业的学生了。

同时,大家也都盯着台上之人,看他如何应对这明显的不友好。

台上之人错愕片刻之后,露出一个理解的笑容,仿佛全然不在意似的回答起来,“虽然这种观点有些道理,可是文学作品里光怪陆离的人物和描写多得是,那要是写犯罪题材小说的,按照你这个思路,都得是杀人犯才能写了!”

听到回答,大家都哈哈笑起来。

可是台上之人,看着那年轻人的目光,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他仔细看了这个年轻人,确定自己不认识他之后,那颗被击中的心脏才平缓下来。

他安慰着自己,大概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刁钻古怪的,喜欢哗众取宠。

年轻人听完回答后,没在开口,沉默盯着台上之人看了足有一分钟,直到主持人反应过来,才打破了这奇怪的僵持。

年轻人没有继续落座,留下一个诡异的笑容,离开了礼堂。

大家的注意力顿时被主持人吸引,没人注意年轻人的离开。

可是台上之人却悄悄看着年轻人离去的背影。

那年轻人眼睛里面的复杂的目光,最后离开那古怪的一笑,都隐隐让他感到不安,那感觉他再熟悉不过。

那是心里的秘密被旁人窥晓后的深深恐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