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仙侠小说 -> 徐孟昌访仙-> 第七章 剑当如心意 何必求长生 (1)
换源:

第七章 剑当如心意 何必求长生 (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青城山三十六峰成阴阳之势相围,诸峰环峙,树木常青,宛如青色城郭,因为得名青城。前山有对联:看三十六峰,雨晴浓淡元章画;有百零八景,行吟顾步少陵诗。元章是北宋画家米芾(fú),少陵就是杜甫,杜少陵。青城山美如诗画,这三十六峰、一百零八处美景,让青城有了巴蜀第一山的美称。

青城的美不媚俗,从里到外透着一股仙气。山顶常年云雾缭绕,挡住人们视线的同时,也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不知山顶是否有仙人结庐而居。

青城山有没有仙人先不说,道观可着实不少。这些道观之中,有些偏爱钻研道家经典教义,打坐练气,由内及外,蕴养肉身;有些则喜爱舞刀弄剑,借用武学之道磨练身体,由外及内,淬炼內息。这些习武的道观之中又有一派,专好修练剑法,于剑法之中阐述教义、体悟天地。这一派也就被称为青城剑派。

钻研教义、打坐诵经的那派,极少入世,只管自己修行,因此名声不显。青城剑派却大多主张入世修行,仗剑江湖,在俗世中练就一颗通透玲珑心,于是这一派在俗世江湖里也有偌大的名气。只是大多数江湖人,只以为青城派是一个武术门派,却不知它是青城山里仗剑修行的派别的总称。

这些剑修的道观,大大小小也有数十个。虽说道观大小不一,但在剑术上各有千秋,很难分出哪一门、哪一派就更好些,每一种剑法都是前辈名家千锤百炼才留下的,都有其不凡之处,无非是哪种更适合修炼者罢了。如果要根据大小、名气来选一个领头的,那非得是上清宫莫属。上清宫里剑修者众多,大约占了青城剑派里的十之七八,以至于说到青城剑派,大家默认说的就是上清宫。但要是说年头最久的,那还得是说朝阳洞。

朝阳洞祖师宁封子,据说是黄帝时人,在青城山修炼有成。黄帝曾到青城向其问道,宁封子传下《龙蹻经》一部,黄帝习之,乃能御云飞行,战胜蚩尤,一统中原。后来黄帝就把青城山封给了宁封子。宁封子在青城山里修炼日久,留下不少传承。朝阳洞这一脉的剑术也是宁封子传下来的。

这一派里不求登仙籍,修的是长生不老、提挈天地,于天地之间得逍遥自在。据说确实是出过几个了不得大剑仙,后来却不知何故,慢慢的没落下来。如今朝阳洞里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个人。住持之下有数位知客、道童,打理道观中的俗务。这些人都会些剑术,但要说剑术多么高深,却也谈不上。他们主要负责道观杂务,接待香客。真正钻研剑术的是各位长老及其入室弟子们。他们也会负责一些观内杂物,但主要的任务是修行、练剑,把朝阳洞的传承发扬光大。

周立翁就是这朝阳洞的弟子。他母亲本是周家的丫鬟,得了家主宠幸,十月怀胎生下了他。虽然也给了他们娘俩名分,但他是庶出的孩子,他妈妈又出身低微,从小就不得宠。不过也因为没太多人管他,他反倒有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

他于诗书一道兴趣缺缺,却最喜欢和家里的护院们一起练武。周家的护院头目吴二虎,就是朝阳洞的俗家弟子,在朝阳洞学过几年剑法,他看周立翁真是喜欢武学,而且悟性颇高,就和他说起自家师门。周立翁一听就来了精神,软磨硬泡的跟他妈说他要去朝阳洞学武。

他妈妈性子温和,拧不过他,只能去找周家家主询问。他父亲本来也无可无不可,但他大娘、也就是周家大妇,却恨不得他离家越远越好。周家大妇的儿子比周立翁小两岁,她心里本就被一个丫鬟抢了先而耿耿于怀,又怕被周立翁抢了他儿子周家的地位,就撺掇着周家家主赶紧放行。于是周立翁心愿得偿,吴二虎带着他来到了青城山朝阳洞拜师学艺。

一般这等俗家弟子,只要交了费用,朝阳洞里就有专门的师父,传授这些俗家弟子一些入门武功。少则一年,多则五载,学业结束也就离山而去。周立翁一开始学艺甚快,于剑术之上进展神速,不过月余,竟然把这入门武功全都学会了。

徒弟找好师父不容易,师父想找个能传授自己衣钵的好徒弟更难。教入门武功的师父名叫李良,也是朝阳洞里的长老之一,专门负责教授俗家弟子入门武功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赶紧把周立翁收为自己的入室弟子,传授朝阳洞的独门剑法《朝阳剑诀》。

可这周立翁拜师之后,却是越学越慢,近几年竟然毫无进境。李良倒是不着急,也从不督催他。直到周立翁自己坐不住了,来向师父请教。

李良想了想,一摊手说道:“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他犹豫了一下,这才说出实情:“你知道我为什么从不督催你练功么?你练的已经比我想的快太多了。咱们朝阳洞,几百年从没出过一个剑仙,也不知道是功法出了问题,还是风水不好,反正几百年来,无论是谁,练到十来年光景上,这进展就越来越慢,练到最后,几十年都不得寸进,别说和仙家剑法比较,就是和江湖中的顶尖高手比,都远远不如。更别说什么长生久视了。

我看你是学剑的天才,这天才么,总归能有些不一样吧,我这才把你收在门下。果然你学剑如我所料,进境神速。但谁想到你这才几年就步上了我们的老路,修习的是越来越慢了。哎,这就是咱们朝阳洞的命吧。”

李良说道这,偷看了一眼周立翁的脸色,毕竟他收徒的时候,只想着找个天分出众的衣钵传人,可没跟周立翁细说过这里面的事儿,现在多少有点心虚。谁想周立翁脸色如常,跟李良说道:“那师父你不早说,害我以为练错了地方,琢磨了好久也没琢磨明白。那我接着去练啦。”

李良一愣,赶紧叫住周立翁,说道:“你可听清楚啦,咱们这几百年都没人修成剑仙,修行起来是越来越慢,你确定还要继续练剑?”

周立翁拍了拍师父的肩头,哈哈笑道:“您有一点说的对,我就是练剑的天才,这您琢磨不出来的事儿,我不一定琢磨不出来啊。而且我练剑,本来就是因为练剑的时候,我心无旁骛,开心自在,这剑我练成了固然是一种开心,暂时练不成,我慢慢琢磨、多多尝试的时候,有的也是另一种开心。所以练剑于我,无论成与不成,本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成不成仙的,本来我也不大在乎。师父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而且……万一我要是练成了呢!”

说罢,周立翁随手挽个剑花,背剑而行,继续练剑去了。李良呆立片刻,紧跟着手舞足蹈,笑道:“我果然收了个好徒弟!”。从此李良便更加不管周立翁,任他自己琢磨。

一晃数年,周立翁果然便如朝阳洞里的前辈一般,再无寸进。可他也不急,每天依旧沉醉于剑法之中,一招一式随意挥洒,怡然自得。

本来他日子过的好好的,他母亲却突然连发来数封信件,只说想念儿子,让他尽快回家。周立翁也不知家里出了什么事,于是便和师父辞行,回家探望母亲。

他回家才知道,原来他父亲年迈,欲要把家里的生意给儿子们接手,他母亲唯恐他不在家里,错过机会,这才督催他尽快归家。他虽不耐烦接手家中生意,但耐不过母亲的好意。只得应允。

他家里生意颇大,其中最大的一项就是海上贸易,而且经常需要陆路长途跋涉、再加上通过海上风浪险阻才能完成贸易,十分辛苦。周立翁仗着他朝阳洞的出身、还算过得去的剑法,家里有什么长途跋涉的辛苦活儿,就都给了他。他也因此走南闯北,结识了不少江湖朋友,刘金钊就是其中之一。跟这些朋友,他也不细说自己在朝阳洞里的生活,只说自己是青城剑派朝阳洞的俗家弟子,如今回家接手家里的生意云云。

几次海路跑下来,他都有惊无险的完成了,这才获得了周家家主的信任。他的母亲看他得到了父亲的喜爱,心里比周立翁自己还要开心。于是就劝他更上层楼,一些远洋的贸易,也劝他去接手。

奈何天有不测风云,他刚接手了这一桩远洋的大单子,就遇见了海中巨蟹,差点丧身鱼腹,多亏了张伯端相救才保住性命。回来之后他父亲给他一通臭骂,他大娘也趁机落井下石。周立翁的母亲看到自己儿子差点死在海上,担惊受怕之余,也就不再那么催促他接手家里的生意了。

周立翁看自己在家中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心里反而一喜。趁着这个机会,他重伤初愈就赶紧跑回了青城山,接着白日练剑,夜里喝酒、赏月,无聊了再拿盘花生米,听听师父吹一吹,哦不,是讲一讲他年轻时行走江湖的豪情壮志、趣事轶闻。日子过的不亦乐乎。

本来这样的日子他还想再过几年,这日却有道童来报,说有一人前来拜访,自称是他好友刘金钊的朋友。周立翁本来就是个懒散的性格,本欲不见,道童却又言道:“来人衣帽不整,风尘仆仆,似有急事。”。听到这里,周立翁赶忙跑出朝阳洞,去见来人。

朝阳洞外,道童给周立翁拿手一指,说道:“前面穿白衣服的就是。”。周立翁赶紧走过去抱拳行礼道:“我便是周立翁,这位老哥寻我何事?”

这来人看到周立翁,眼泪都要下来了,说道:“你就是周立翁,我可算找着你了,刘金钊和他师弟都落到了恶人手里,如今生死不明,我书童也陷在乱石阵里,你快点救救他们吧!”

周立翁一听心里也吓了一跳,赶紧询问详情。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