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业帝国之武功文治-> 第三章 党争的开端
换源:
第三章 党争的开端
- 业宣帝吴立炎一生共有八子十一女,比起自己的老爹也差不了多少。
其中最有继承权的就是皇后张毓膝下三个儿子。
老大永王吴英,生于大业正华三年(公元427年),444年,吴承宗驾崩,吴立炎继位,他被封为永王,留守长安。
老二洛王吴欢,生于正华四年(公元428年),留守洛阳。
老三安王吴熙,生于正华六年(公元430年),因为年纪小,留在长安。
而党争,就来自于他们三个人。
很惊讶,三个人的党争是满朝文武都没想到的,因为按正常情况看,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似乎没那么容易争得你死我活。
所以在此之前,没人觉得这几位大爷会闹起来。
但事实上这件事情还是吴立炎促成的。
时间点回到公元444年,吴立炎继位,内心其实是想立老大当太子的,所以就给吴英铺路了。
先是封老二当洛王,扔到洛阳,再就是让老大在战争时期监国。
这两件事情看起来没什么,可是在这位十八岁的大皇子眼里就变得不太一样了。
皇家的事情说起来也很复杂,不知道为什么,皇帝和二把手(特指太子)都不愿意好好说话。
有什么事情非要暗示暗示,例如秦始皇和扶苏,汉武帝和刘据。
吴立炎和吴英也一样。
在吴英眼里,洛阳是父皇势力的中心点(毕竟是吴立炎一手建立起来的新都城),他把老二吴欢放过去,不就是让他提前习惯洛阳,方便发展势力吗?
而且还留着一个老三在皇宫,让他觉得是不是老爹在警告自己,干不好你亲弟弟随时都可以取而代之你!
所以这种情况下,他内心对于自己的两个亲弟弟愈发不满。
这种不满前前后后累积了一年,到了445年五月份,吴立炎率领帝国精锐出发的时候,终于爆发了。
五月二十七日,吴立炎在西北横扫千军的时候,吴英以安王吴熙年满十五为理由,把他赶出皇宫,在外面开立王府。
结果位置都没有坐热的吴熙在八天之后,又被赶到了咸阳城。
吴英表示:“皇室子弟,应造福百姓,提前就藩。”
理由很敷衍,但那个时候在长安,吴英说一不二(毕竟所有事情全权交给了吴英和丞相杨亮)。
杨亮虽然也有权力,但他不敢和吴英说太多,毕竟皇帝不在,再加上他本人也是个老实人,也不好参合。
这还没完,六月份的时候吴英又以安王吴欢年纪尚小,不合适处理政务为理由,让他不得擅自进入洛阳的官府。
这相当于把他架空了,于是吴欢就和一个闲人差不多了。
不得不说,理由实在是扯淡,说什么年龄小的要快点处理政务,又说年龄大的年纪不够,狗听了都直摇头。
一时之间,吴英在大业内部几乎权倾朝野。
吴熙和吴欢两个人把吴英当老大哥,基本上服服帖帖的,再加上感情还不错,所以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厌恶老大哥。
但这不代表他们背后的势力不介意。
事实上业朝和后来的明朝并不一样,明朝嫡长子制度被贯彻得很彻底。
具体表现就是朱元璋立太孙朱允炆。
朱棣立长子朱高炽。
万历皇帝想立小儿子不得,被迫立大儿子朱常洛。
但业朝和前面的汉朝一样,皇帝想立谁基本上没什么阻力。
比如说汉景帝立小儿子刘彻,废了太子。
回归正题。
吴立炎麾下三个嫡子,事实上早已经被各个文武官员瓜分。
再加上这三个皇子也有自己的玩伴。
比如说毅国公曹烨(曹达长子)的大儿子曹利和三儿子曹吉和吴欢关系好,经常出去骑马射箭,谈天说地。
还有魏国公甘赢的公子甘行因为年纪小,喜欢和同龄人吴熙打成一片。
而老大吴英因为脾气不怎么好,甚至于有些刚愎自用,所以同龄人里面多是阿谀奉承的巴结的人。
可嫡长子的身份让吴英天生拥有礼法支持,身边的文臣武将都不少,比如说跟着吴立炎出征的越国公林启就是跟着吴英混的。
这些人虽然年纪都是十多岁的少年,但他们的背后同样是一股势力。
他们年纪小,所以打抱不平的想法根本没有隐瞒,于是想为吴熙和吴欢讨回公道,然后发动各自的势力,联合在一起反对吴英的做法。
这帮人做事情太快了,他们的老子都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被间接拉下水了。
他们在朝堂上指出吴亮擅自改变两位王爷的事情,甚至于没有给皇帝陛下报备,是一个不忠不孝的人。
针对吴熙吴欢说他小肚鸡肠,心胸狭隘。
是不是觉得这些内容很直白?但他确确实实写在了一份联名书上。
原话是:“殿下监国,离间兄弟,目无陛下,使朝廷不安,乃小人也!”
这几个小兔崽子没有职务,没办法进入朝堂,所以是让自己人送上去的折子。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们老爹在朝堂上有多么尴尬。
吴英大怒,当即拂袖而去。
第二天直接下令,派人去责骂吴熙和吴欢,勒令曹利等人不得出门,面壁思过。
更重要的是,他还迁怒到了曹烨和甘赢的身上,要让他们两个去给皇帝运输粮草。
这么一来,这两个国公不乐意了,他们已经不是开国初期的年轻人了,他们和吴立炎是同一辈的,属于帝国二代人物。
虽然没有他们老爹那样南征北战的能力,但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也是一呼百应的。
他们觉得吴英过于胡闹了,竟然教训到了他们两个头上来了。
于是也是公然和吴英唱反调。
甘赢表示:“臣与毅公(曹烨)奉陛下之令,完善洛阳程序,殿下无权调遣!”
这就是甘赢他们最大的依仗,因为吴立炎登基之后洛阳的收尾工作就是甘赢和曹烨两个人负责的,这可是给未来的帝都做工作啊,权力和底气可不是一般的大。
但十八岁的吴英却暴怒起来,指着甘赢的脸破口大骂。
“尔等轻视我否?!若吾为君,尔等阶下囚噫!”
眼看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丞相杨亮终于是跑出来和稀泥了。
他一边安抚吴英的情绪,一边又和甘赢他们说:“殿下监国,年纪尚小,公当辅助,劝说,而非顶撞!若有不服,可报陛下!”
然后又小声的和吴英说:“甘赢曹烨乃开国公爵,若殿下想惩戒二人,当上报陛下!不可鲁莽。”
和稀泥是和了,双方的情绪也是下来了。
甘赢和曹烨主动给吴英道歉,但梁子已经结下了。
吴英就坡下驴,也是表示刚才只是气话而已。
这一场朝会不欢而散了,吴英把自己推到了孤立的地步。
开国五国公政治影响力大,他一口气得罪两个,其中还有一个甘赢。
甘赢什么身份大家都明白,他爹牛逼,他妈也牛逼,而且还是皇室血脉。
还不是太子,不是皇帝就敢威胁他,岂不是脑子瓦特了?
所以甘赢回来之后和曹烨商谈,说了一句话。
“永王为君,大业危噫!”
“不若支持安王?”
甘赢的目标开始转移到了老二吴欢身上,毕竟吴欢同样是出自于皇后,同样是嫡子,有什么不能抢的?
虽然曹烨并不喜欢吴英,但还是很理智的说了一句:“永王有陛下信赖,难以对抗。”
的确如此,吴立炎是很看重吴英的,否则不可能让他监国。
更重要的是,一年前,太祖吴承宗还活着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说吴英天资卓越,必为一代明君。
有了这句话,吴英那可是地位稳固得不得了啊,更何况吴立炎本身就是嫡长子,对于这一套制度也是很认可的。
业朝并不是死板的嫡长子继承制,但吴立炎还是想贯彻这个制度在吴英身上。
毕竟当年吴承宗对于嫡长子继承制有些动摇,继而差点把位置给了吴承名(参考大周年间,刘裕北伐,吴承宗病重,想传位给弟弟,但被梁锐文阻拦)。
所以哪怕吴英近段时间一直对兄弟打压,吴立炎在前线得知后都没有进行干涉,只要吴英没有犯大事情,这个皇位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还有一点,吴立炎觉得打压兄弟没什么不对的,这种思想除了来自于业朝打压宗室的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吴承宗太过于信任亲兄弟导致引起的齐王之乱……
不得不说,齐王之乱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帝都的事情到此为止了,杨亮一边和稀泥打太极缓和双方,一边上书给皇帝,说实在是撑不住了。
吴立炎懒得管。
直到有一天,吴英不知道哪根筋搭错,突然来气了,真的给吴立炎上书,说甘赢,曹烨两个人是国家的败类,朝堂的蛀虫,要打发他们去岭南(两广地区)混着,把洛阳的修建交给其他人。
看到这里,吴立炎才是真的遭不住了。
本来还想亲自动手,把西域打下来呢,现在看来再不回去,吴英都要把他的洛阳毁了。
于是乎,八月下旬,皇帝吴立炎回帝都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