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浪漫小说 -> 我最大的遗憾是喜欢你-> 第二十九章:填志愿
换源:

第二十九章:填志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在那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高考成绩单犹如一把秤砣,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彼时,我曾一度决意紧闭填报志愿的大门,径直踏向复读的道路,希冀在岁月的磨砺中再次破茧成蝶。

然而,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鼓起勇气拨通了一通电话,那头是熟悉的、温暖的声音——高一时期的语文彭老师。她,如同一盏指路灯,总是在我们需要指引时闪烁出智慧的光芒。通话中,彭老师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并没有强制我改变初衷,而是以深邃而洞见未来的目光,为我铺展开另一片可能的天空。

“人生的选择犹如编织经纬,每一条线都可能成为描绘人生蓝图的重要脉络。“

在那段炽热如夏花般绽放的高中岁月里,我心中藏着一个静谧的秘密——对无言的深深眷恋。她是那朵纯净的白莲,于知识的海洋中亭亭玉立,令我心驰神往。高考志愿填报如同命运的罗盘,或许能将我们引向同一座象牙塔。于是,我决定紧随无言的步伐,以她的志愿为蓝本,精心绘制属于自己的未来地图,期盼着能在大学的林荫道上与她再度相逢。

然而,现实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冷雨,无情地打湿了我满载希冀的画卷。当我虔诚地将那份与无言如出一辙的志愿表呈上时,却被告知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原来,身为本三线考生的我,竟无权涉足本二线学校的殿堂。那一刻,我才恍然意识到,那条隐形的分数线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将我与无言可能的并肩同行,硬生生划分为两个世界。

回想起那个瞬间,仿佛还能听见内心的轰鸣,那是梦想破灭的沉痛回响。我站在分数的断崖边,凝望着本二线学校的名字在眼前渐行渐远,它们曾是我幻想中与无言共度青春的神圣之地,如今却成了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我试图抓住些什么,但手中只剩下滑落的成绩单,和心底那份无处安放的执着。

这个残酷的事实让我明白,校园并非童话中的乌托邦,那里也有冰冷的规则和无法抗拒的等级划分。我在失落与无奈中接受了这一切,默默收起那份承载着与无言同校愿望的志愿表,任由它化作一段被尘封的记忆,深藏在青春的角落。

在那个炎炎夏日,高考的硝烟悄然散去,成绩单犹如命运的判决书,无声无息地揭示了我们的战场结局。我,以433分的成绩,与本二线仅一步之遥,那触手可及却又无法逾越的22分差距,仿佛一道无形的鸿沟,将我与心仪的象牙塔隔开。而她,却以超然的姿态,将本二线抛在身后,她的成绩单上,镌刻着高出分数线30多分的傲人战绩。

回望那段奋笔疾书的日子,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深夜里与习题共舞的灯光,清晨时分唤醒晨曦的朗朗诵读。

倘若时光可以回溯,我愿穿越至那几场决定命运的考试中,让指尖在选择题的选项间多一份笃定,让思维在解题瞬间多一丝灵光。只需寥寥几题的修正,那22分的沟壑便能化为通向本二线的桥梁,我便有可能与她在同一所大学的林荫道上漫步,共赏知识的繁花,共享青春的欢歌。然而,现实并非编织梦想的温床,它吝啬于赐予“如果”,只留下“但是”冷冷地提醒着我:错过的题目已成定局,失落的机会不再复返。

就像,生活并不青睐于“如果”,它只偏爱冷峻的现实。此刻,我手中紧握的,不再是幻想中的通行证,而是这份承载着遗憾与不甘的成绩单。我与她,如同两条曾经在同一起点出发的射线,如今却沿着各自不同的轨迹延伸,渐行渐远。我在名为“错过”的站台,目送她搭乘通往梦想大学的列车,驶向那个我只能在梦中抵达的地方。

这就是现实,残酷而又真实。它不容许我们在时光的沙漏中寻找遗失的选择题答案,不允许我们在人生的试卷上涂改已定的分数。我们只能接受,然后,在这略带苦涩的现实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星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如同命运的钟声敲击心扉,震颤出的不仅仅是数字,更是那些未曾兑现的承诺与期待。面对433分的成绩单,我不禁黯然神伤,心底的懊悔如潮水般汹涌。诚然,若说对此无丝毫悔意,那无疑是对自己最深的欺骗。毕竟,那仅仅一步之遥的本二线,本可以是我实现与她五年之约的通行证,通往同一所大学的钥匙,共同编织青春记忆的纽带。

回首备考的日子,我深知那些被忽视的细节、那些敷衍的习题、那些浮躁的心态,都是酿成今日之果的种子。若是当时我能更脚踏实地一些,对待每一个知识点都如琢如磨,对待每一道练习题都精益求精,或许,那看似遥不可及的本二线,早已在我稳健的脚步下化为坦途。然而,世间没有后悔药,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过去的已成历史,无法逆转。

在得知成绩之前,我已然在内心深处做出了决定,选择了放弃这段情感的执着。或许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或许是出于对自我的怀疑,我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退缩,将那份约定悄悄埋藏在心底最深处,任其在时光的尘埃中渐渐淡去。这种单方面的放手,像是一种自我保护,试图在可能的失败面前预先筑起一道心理防线,以免在现实的冲击下显得更加狼狈不堪。

这番感慨恰似揭示了人性中一种微妙而普遍的现象:当我们预知某个结果,最初可能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其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热情在现实的打磨下逐渐消退,直至最终选择了放弃。即便赋予我们重新选择的机会,大多数人可能依然会沿着与当初相同的轨迹前行,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重复着同样的选择,经历同样的过程,直至抵达同样的结局。

这种现象的根源,或许在于人性对于即时满足的倾向,以及对长期付出与回报之间平衡的难以把握。在开始一项任务或追求一个目标时,我们往往会被理想的愿景所激励,期待着付出即刻带来显著的回报。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许多事情需要持久的努力与耐心的等待,短期内的付出往往难以看到明显的成果。于是,随着新鲜感的褪去,疲惫感的累积,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决定,甚至萌生放弃的念头。

另一方面,即使我们有机会重新选择,历史的惯性与个人的认知局限性往往会让我们重蹈覆辙。人们往往倾向于依据过去的经历和现有的认知框架来做决策,这种思维定势使得我们在面临相似情境时,很自然地沿袭旧有的行为模式,即使明知可能会导致相同的结果。正如心理学家所说,我们并非总是理性地做出最优决策,而是常常受到情绪、习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无形中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过去的行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