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第三十四章 科举开始
换源:
第三十四章 科举开始
- “这个就是煤球炉?”朱元璋看着眼前的物什向朱二虎问道。
“是的,陛下。这是今天早上太子殿下派人送过来的。”朱二虎解释道。
煤球炉发售,许安特地也给朱元璋和马皇后也准备了一个煤球炉。严格来说,是朱标特地给他们送的。
许安原本只打算送给马皇后,但是朱标却坚决要求也给朱元璋送一个。
他倒是无所谓。朱元璋若是用的开心,说不定也能够加快煤球炉的推广,这对于百姓而言,也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朱元璋却看着眼前的煤球炉和煤球满眼疑惑:“这东西怎么进行烧水呢?”
他终究是第一次见到煤球炉,并不明白它的工作机制。
朱二虎说道:“陛下,需要先用柴火将煤球引燃,然后就可以使用煤球炉烧水了。”
许安将煤球炉的使用方法,告诉了的朱二虎。
“而且据太子殿下说,引燃了煤球之后,就可以不再使用柴火了,只要有煤球,煤球炉就可以一直燃烧。可以保证水永远都是热的。”
即便是皇宫中,想要一直维持水的温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耗费的柴火,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马皇后素来简朴,对于浪费深恶痛绝。
“这些煤球,真的只要一文钱五块?”朱元璋仍旧感到不可思议。他是农民出身,自然深知柴火的珍贵。古代买柴,素来就是一件稀罕的事情。所以也衍生出来很多的樵夫,砍树卖柴。
但是购买这些煤球,可比买柴火便宜多了。
“是的,陛下。这是太子精心计算出来的。即便是这样,都还有可观的利润。”朱二虎笑着说道,“殿下说,若是南京城里有一万户的百姓,每月使用煤球炉进行烧火做饭,单是利润就有一百五十两之多。若是将来使用的户数更多,那么所赚的银两就会更多。”
朱元璋闻言,便在心中暗自算了起来。
如今天下初定,户部核查的户口约在九百万户,如果有一百万户使用煤球炉,那么每个月利润就是一万五千两。一年就是十五万两。
国库一年的赋税,也不到两百万两。
朱元璋一想到这儿,瞬间两眼冒光。
“许氏杂货铺的利润,归谁所有?”朱元璋阴沉的问道。
“归太子殿下所有。”朱二虎如实说道,“原本太子殿下想要跟许安对半分成,但是许安说自己要银子没有用处,因此杂货铺的利润银子都归太子殿下所有。”
“好,很好。”朱元璋非常振奋,有了这些银子,他自然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哪怕只是开国初期,他也觉得国库的银子不太够用。即便是再怎么节衣缩食,仍旧显得捉襟见肘。
“许安这小子,有些鬼主意。”他最开始的时候,对于许安和朱标鼓捣这些东西,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觉得是他们瞎胡闹。毕竟喝上热水这种事,只要有银子就能够做到。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许安竟然真的鼓捣出了平头百姓也能够喝得上热水的东西。
而且这东西还能够赚大钱。
这对于朱元璋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朱二虎在朱元璋的吩咐下,将煤球炉生起了火。朱元璋将手放在炉子上边,能够感受到一股温热。
黄门徐玉提着一个水壶放在炉子上。约有一刻钟的功夫,水便烧开了。
“这煤球炉倒也实用,只是烟味有些呛人。”朱元璋轻声说道。
煤球炉,最大的问题,便是燃烧不充分,烟味极大,而且煤球燃烧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若是不注意的话,还容易引发中毒。
“太子殿下说,煤球炉不能放在封闭的屋子里,否则容易煤气中毒。”朱二虎开口说道。
“煤气中毒?”朱元璋头一次听到这个词,不由得有些疑惑。
朱二虎挠头说道:“臣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就是说不通风的话,容易会毒死人。所以太子殿下说晚上的时候,不能将煤球炉放在寝宫。”
朱元璋闻着呛鼻的烟味,缓缓的点了点头。
“太子殿下还说,煤球炉还可以在冬天的时候取暖用。”
“取暖?”朱元璋感到讶异。虽然从炉子里能够感受到温热,但是想要在冬天取暖的话,恐怕还不能够。
即便是炭火,能够辐射出的温度,也是很有限的。
“是的,陛下。不过殿下说,现在的这个炉子,是没有办法取暖的,需要进行改造,而且消耗的煤球也会变多。”朱元璋闻言,便是轻轻点了点头。如今说来,倒也是合情合理。
许安对于朱元璋的看法,并不知情。他只在许氏杂货铺开张的第一天,出现在了铺子里,随后的时间,他都没有去铺子中,也没有前往官造局。
而是躲在家中读书。
这是朱标要求的,他毕竟也是赴考的士子,终究还是要以考试为重。
一旦中了进士,若是能够进入三甲,便可以直接成为翰林学士,将来仕途也会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朱标对许安的期望甚高,对他的才学也非常佩服。
毕竟许安可是写出了四首绝世诗词。
但他不知道的却是,这四首诗词,其实都是他抄的。只不过抄的是后世之人。
农历二十九,大明的首场科举开考。
卯时刚到,吴淮和孙礼,便来到许安的住处,三人准备一同赶往考场。
吴淮和孙礼,原本与许安颇为意气相投。而今因为许安的关系,吴淮和孙礼又搭上了朱标的船,因此他们对于许安更加敬重。
“终于到了这一天了。”许安心中暗道。
只不过今天只是开始。
他只有通过了会试,成为了贡士,然后才有资格参与殿试。
只不过许安对于通过会试,没有丝毫的担心。
因为他知道此次科举的所有题目。
他在赴京之前,便已经请人将题目做了出来。
而他只是需要将其默写出来即可。
他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为那个代笔之人乃是明初文学大家高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