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都市小说 -> 年代:激荡1977-> 第18章:公开登刊的读者来信
换源:

第18章:公开登刊的读者来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腊月中旬,聂子航收到了《上沪文艺》寄来的样刊,并在东方传奇一栏中看见了《潜伏》。

专栏题目的下一行,印刷着作者名,顾秋。

一种成就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如果说翻译来自后世丰富的知识储备,那么写作算是他这一世的创新尝试。

当然,聂子航也不能否认,撰写《潜伏》的时候,他不可避免地借鉴了大篇幅影视编辑对原作改编的剧情。

没有前人之基,他也乘不了凉。

值得庆幸的是,连载《潜伏》的过程中,事物的描绘、神态的刻画、场景的渲染……聂子航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笔力在不断精进。

与样刊一同寄来的,还有一封巴金先生的亲笔信。

“致顾秋先生:

见字如面。

编辑部已收到来稿。

顾先生的笔力我很满意,在写第一封信时,我就对《潜伏》接下来的故事抱有期待。我们正处于新时代,因而上个时代所拥有的、蕴含着传奇色彩的故事,也有着非同寻常的魅力。

这并非我的一家之言,编辑部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要求栏目扩展《潜伏》的篇幅。

但我否决了这一提议。

原因在于,好的故事是慢慢流淌出来的,倘若像饮食般不加节制,文字与文学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不过,在所有的读者来信中,有一封十分独特的信件要求编辑部将她的来信内容登刊。

收到样刊之后,顾先生可翻阅杂志的后半部分,找到这封读者来信。

另有,顾秋先生在11月的来信中提出,想要得知我对《潜伏》撰写的建议。我在看到新稿以后,阅读了翠屏的情节,产生了一些想法:

余则成与行动队队长马奎遇见翠屏的途中,顾先生在这里多以描绘余、翠两人的交谈与马奎的反应展开剧情。

但我的想法是,若以余为主视角,用足够的心理描写衬托未知与紧张的氛围,再用行文技巧将翠屏‘出格’的行为渲染做随时可能事发的炸弹,更能突出此时的危机性。

自然,这仅是我的看法,顾先生无须做出二次修改,你收到我的信时,新稿件应当正在印刷的途中。

最末,祝元旦愉快。

另,年末将至,编辑部为拥有潜力的作者提供了创作激励,年终奖金为30元,请详细查收。

此致敬礼

《上沪文艺》主编巴金

1977年12月”

读完整封信之后,聂子航就巴金先生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考量。

是的,由于电视剧的影响,他在撰写小说时会不自觉地代入摄影视角,因此篇幅也多以三方视角展开。

但这样一来,人物的立体情绪就不够饱满,而当笔法不够成熟时,群像写作容易让读者找不到中心,文章结构亦会偏向离散。

果然,能得到文坛前辈的指点,还是受益良多的。

不过,更令聂子航好奇的是巴金先生提到的读者来信。

他翻到“东方传奇”栏目的后一页,看到了那篇醒目的印刷来信:

“顾秋先生:

我非常喜欢《潜伏》这部小说,可以说在刚看到它的时候,就已经爱不释手了。

它满足了我对传奇时代、没有硝烟战争的大体想象,想必您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作家。

但,小说中的左蓝、穆晚秋等女性角色令我略有失望,我想与顾先生进行书信联络,探讨一下书中的剧情。

另,我很喜欢余则成这个人物。

若顾先生同意,请将信件寄给《上沪文艺》的彭煜琪编辑,有彭编辑进行信件转寄。

此致敬礼

雾月”

整封信看的聂子航目瞪口呆。

如果放到后世,这样的信件绝对无法刊登上栏,但七十年代不一样。

知青下乡之后,通过报纸、杂志刊登读者来信,或者处笔友的各类交友栏目层出不穷。

比之更为直接的不胜枚举。

譬如聂子航曾在《苏南日报》上看到一则:

“我家养过土鸡,母猪刚刚怀孕,需要笔友交流经验。”

充满诙谐性质,但也颇具时代风味。

聂子航摇头一乐,却不打算冷处理。

第一位如此大胆爽快、主动邀约写信的读者,未尝不是一种缘分。

想到这里,他忽然想起在高考结束后灰心丧气的于敏宏。

县图书馆闭馆之后,聂子航就没再和小于见过面

他这个师父……实在是有点失职。

……

不算阔朗的院落里,鸡粪与蔬果腐烂的臭气迎面扑来。

12月20日的傍晚,在收发室的工作终于即将告罄之日,聂子航与余晓丽来到了苏南县最近的下属农村,小于同志的家里。

聂子航踏进院门的第一眼,就看见院子里正在劈柴的于敏宏。

而小于看到聂子航与余晓丽两人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愣了一下,有些喜出望外地放下手里的斧头,三步并作两步地上前:

“师父,你俩怎么来了?”

一串经过了寒冬考验的辣椒串挂在灰白的窗棂上,聂子航笑着拍了拍小于的肩膀:

“过来慰问一下你。”

远远地,一张半敞开的屋门内,一个穿着深灰色大袄的中年妇女正在踩缝纫机,听到院里的动静,微微抬了一下头,露出一个热情的笑容。

“阿姨好!”

“侬俩饭阿次嘞(你们两个吃了饭吗)?”

“次嘞!”聂子航用不大常说的苏南话回应道。

于阿姨点了点头,又专心致志地掇弄起手上的针线活来。

聂、余两人则在小于同志的带领下走进堂屋。

一种颇为难闻的气味一股脑地涌来。

于院落中的鸡粪臭气不同,这种味道更像是木板沤潮多年发出的霉腐气。

几条长凳,一张类似八仙桌的大桌摆放着日常用品。

直到这时,聂子航才意识到,看似生活条件一般的苏钢厂职工大院,实则已算得上“养尊处优”。

在这一刻,他才知道国营饭馆里那顿拜师宴,小于同学得下多么大的决心。

聂子航拉来一条板凳,坐在于敏宏身边:“今年打算做点什么?”

“这段时间算是冬闲,开春二月过后要农忙去了,明年高考的事……我还没主意。”

聂子航看了眼小于同志的神情,还好,没有从电大出来的那会儿颓废。

“有没有想过去苏钢厂?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啊?”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