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短视频共享古代,老朱第一个破防-> 第二十七章 最德不配位的皇帝朱高炽
换源:
第二十七章 最德不配位的皇帝朱高炽
- ——“秦始皇为什么第一?”
在众多关于朱高炽的评论中,忽然冒出这么一条。
然后就引发新的战区。
——“你没事吧?”
——“我觉得秦始皇仁治不行。”
——“你觉得那是你觉得。”
——“皇帝要比功绩,不是拿所谓德行来比的。”
——“秦始皇制定了游戏规则,你后面皇帝再厉害,没一个能跳得出来的。”
——“那咱们还是说说朱高炽吧。”
——“朱高炽有缺点吗?只要你认永乐盛世,朱高炽就没得黑,永乐盛世一半的功劳是这个胖太子打造出来的。”
……
这些评论,众皇帝都看在眼里。
觉得很是热闹。
同时也都关注上了这个名叫朱高炽的皇帝。
不由得好奇,他能让后世之人如此缅怀,必然是有了不起的功绩。
结果天幕上刷出一条新视频:
【史上最德不配位的皇帝——朱高炽。】
标题把大家吓了一跳。
朱高炽可是排在第十名的皇帝。
朱元璋也是狠狠愣了一下。
刘邦得意自己玄孙开创了不世之功,他也很满意自己孙子朱高炽的排名,本来还准备私下好好了解一下,没想到天幕就来了。
恢宏威严的天幕上,一个画外音说道:
【倒不是因为他十恶不赦,相反他没做什么不可饶恕的坏事,但实在是因为朱高炽的名声太好了,几乎没有任何人说他不好。
这就离了大谱。
朱高炽顶着一个仁宗的名头,后面朝代把他夸得如同仁君圣主。
但这似乎太欲盖弥彰了些。
史书是内阁为首的文官写的,内阁是在朱高炽手里发展壮大的,此后两百年,像一只巨型蝙蝠,牢牢的趴在大明身上疯狂吸血。上欺皇上,下压百姓,一个个威风八面,吃得盆满钵满。从这点上来说明朝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永远都会感谢朱高炽的大恩大德。
朱高炽是怎么一步步把内阁折腾起来的?
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按照明朝的规矩,封了亲王之后就该就藩了,结果朱高煦在京城整整十三年没走。
朱棣何等英明一个人,他能允许朱高煦待这么长时间,只有一个原因,他对这个太子不满意。想立老二。
朱高炽为了保住自己太子的位置,成天和文官勾勾搭搭,这是朱棣最厌恶的,解缙就是这么死的。史书说朱高煦赖在京城是想争太子,那不是他想不想的事,背后只能是朱棣颐指。
朱棣既然让朱高煦留在京城,说明朱棣一直在考虑朱高煦取代朱高炽。
始终下不了决心,就因为朱高煦是老二。
永乐十三年,朱棣带十六岁的朱瞻基北伐,等于直接培养第三代接班人了。朱高煦的政治生涯差不多也就结束了。永乐十五年,朱瞻基结婚,朱棣亲自安排他娶了光禄寺卿胡荣的闺女胡善祥,朱瞻基结婚的当月,朱高煦前往乐安州就藩去了。
朱棣的考虑是很周全的,山东乐安州离北平府只有三百多公里,今天走明天就到,而且不像济南府和德州,乐安州连个像样的城墙都没有,朱高煦还没有护卫。
也就是说,假如有一天朱高煦想造反,也是根本没有一丝一毫胜算的。
朱棣放弃朱高煦,背后是朱棣跟朱高炽为首的内阁的矛盾。
朱棣最初组建内阁,只是一个皇帝的秘书性机构,在朱高炽的带领下,内阁用了短短十几年就变成了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首脑。
朱棣死后,更是一飞冲天,内阁独大。
土木堡一般认为是明朝转折点,其实不是,朱高炽一手壮大起来的内阁才是。
确切点说是朱棣死后,压制文官的紧箍咒彻底摘掉。
朱高炽比朱允炆强点,不算是文官集团的傀儡,但他同样也是文官手里的玩具。
他为了不让二弟朱高煦抢走太子之位,不停给文官分权。
也正因为如此,朱棣去世之前,未尝没有重新考虑老二的意思。
朱棣去世之后,杨荣和金幼孜做了一个容器,把朱棣放到里面,金幼孜以朱棣的名义发号施令,带着军队继续走,杨荣则先回北平府给朱高炽报信。
这个套路和秦始皇死的时候特别像,赵高当年秘不发丧,以秦始皇的名义下诏害死了长子扶苏,然后立年少的胡亥为帝,控制朝政。
朱棣的死,除了下西洋,还跟想要传位朱高煦有关,朱棣手里几十万大军,一旦朱棣执意要传位给朱高煦,谁也没有办法。
在他传位之前将他害死是最稳妥的。
三十万大军在外,而且有不少功勋武将,都是大佬级别的。如果这些人要是知道朱棣没了,回去叫上老二朱高煦,直接逼宫太子,跟他说你爹想传位老二,朱高炽能怎么办,只能说诸位大哥说得对,然后卷铺盖走人。军队如果想抱团抢个皇位,那可太容易了。赵匡胤陈桥兵变就是这么当的皇上。
所以杨荣和金幼孜秘不发丧也是怕出现这个情况。
因为朱棣想要传位给朱高煦,不是一朝一夕,是早就有渊源的。
永乐二年,讨论立太子,淇国公邱福和驸马都尉王宁等一众武将,明确表示支持老二朱高煦,因为靖难他们一起打过仗。
这也能代表整个军方的态度。
而老大朱高炽刚到应天府,那时候属于弱势群体,身后没有人,一头就扎进了文官集团的怀抱。
最后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明史说是因为解缙那一句‘好圣孙’,被后人传为美谈。
但美谈归美谈,可它不成立,永乐二年朱瞻基刚四岁,能看出什么苗头。
主要还是朱元璋立嫡长子的规矩。
建文帝四年时间把明朝改得面目全非,朱棣这个时候正在全面恢复朱元璋时期的制度,文官只需要一句话——《皇明祖训》,朱棣就只能照办。
朱棣驾崩,朱高炽是怎么报答文官集团的?
首先要说朱棣是怎么跟内阁斗争的。
永乐十二年,朱棣北伐回来,和内阁明刀明枪干了一次,把太子党的骨干杨士奇、杨榑、黄淮统统下狱。
第二年又把解缙为首的一批文官,直接砍掉,狠狠的打击了乌烟瘴气的文官集团。
朱棣的大狱里面,文官一抓一大把。
朱高炽正式继位之后,这些文官全都释放了。
放出来以后,还都升官了。
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朱高炽的内阁。
内阁首辅兵部尚书杨士奇,永乐十二年和二十年两次下狱。
户部尚书夏原吉,永乐十九年下狱。
工部尚书吴中,永乐十九年下狱。
吏部尚书蹇义,永乐二十年下狱。
礼部尚书吕震,永乐二十年下狱。
太常寺卿杨榑和黄淮,永乐十二年下狱。
除了在押就是刑满释放的,知道的是洪熙朝内阁,不知道的以为哪个黑道组织呢。
杨士奇在永乐朝是五品的左春坊大学士,而在朱高炽这里直接就升到了内阁首辅,正二品兵部尚书,兼从一品少保衔。
他凭的什么,就因为比别人多进过一次大狱?
所以这帮人上台就可想而知,和朱元璋被害之后一模一样,只要是朱棣的政策就统统推翻。
八月,朱高炽继位的当月,六科给事中十三个人,都是朱棣任命监督官员的,直接就被发配到外地当县官去了。明朝没有村长,这就算降到底了。
这跟当年方孝孺掌权时,裁掉洪武帝设在各府衙门中检校的行为一模一样。检校也是专门监督官员的。文官统统视为紧箍咒。
十一月,靖难时被朱棣处理的罪臣家属都被释放了。
特别是齐泰和黄子澄,让他们被发配的家属统统回来。
第二年,洪熙元年二月,郑和下西洋被叫停。
正好应天府那几个月地震,郑和和他的部下,至少有几万人,被调到应天府修宫殿去了。
三月,北平府又改名行在,取缔京师的整治意义。
然后应天府和北平府六部的官员开始进行对调。
这是在为搬家回应天府做准备。
五月份朱高炽被毒死了,他要是多干几年,朱棣都能气活过来。
朱高炽为什么不愿意迁都,为什么被害死,里面隐情极多,暂且不提。
就说朱高炽活着这些年,所做的这些事情,让文官来写史书,可不就是得把他夸上天去。
咱们平头老百姓,平时遇到个贵人,升个小官发个小财,尚且感恩戴德、溜须拍马好几年。
何况是朱高炽恩惠了整个江南文官集团,那背后是下西洋以及所有对外贸易的巨额利润。
下西洋到底有多赚钱呢?
万历年间,王士性《广志绎》的记载:“国初,府库充溢,三宝郑太监下西洋,赍银七百余万,尚余百余万归。”
“赏赉”与“白送”,是两个不同的概论。白送是有去无回,赏赉即赐赉贸易,是礼尚往来,对方回赠的款物一般与之相等,或者略少。预算七百余万,结余百余万,赏赉总额即六百万两白银,可以视作郑和西洋宝物的价值,但只是一部分。
下西洋取宝的另一种方式,是双方直接互市。这种互市贸易,在交易遵循的是等价交换,回到大明则升值数倍,其中苏木达到了五十倍。如果郑和西洋取宝活动中,互市贸易与赐赉贸易额大体相当,西洋宝物的总价值应该超过一千万两白银。
而对外贸易是多种多样的,不止下西洋一种,西域、北境、高丽、东倭等等,这些都在其中。
从朱高炽个人角度,乃至不择手段争夺皇权来看,你也不能说他多么罪恶,他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他就算知道将来文官集团会吃垮整个大明朝廷,他也要这么做,因为他要当皇帝。
但是。
帝制时代老百姓就像任人鱼肉的孩子,日子过的好与不好,全凭当朝君主定夺。
对外贸易由朝廷掌控,朝廷可以减税、可以补贴开荒、可以赈灾、可以兴修水利、可以固卫边防、可以对外开疆拓土。
朱元璋和朱棣就是这么做的。
如果朝廷失去对外贸易的利润,转而分给江南文官集团。
那百姓的日子就不可能好过。
大明朝廷对百姓收粮赋是三十税一,但是但凡看点历史的人都知道,那只是一个理想。
各地苛捐杂税的情况比比皆是,哪怕是朱元璋那时候专门出台百姓可以绑缚官员进京告状不得阻拦的政策,一样存在大量的剥削。
朱元璋和朱棣时期,情况还好,没有太血腥的剥削。
因为这两位是手中真有强权,真的敢对官僚集团下死手。
但是从朱高炽开始,这个情况就彻底变了。
皇帝不能够有效压制官僚集团,甚至处处受到钳制。正德帝朱厚照为了控制军权,控制朝堂,做出那么多努力,一年到头伪装成超级大纨绔,他已经很厉害了,做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终究干不过官僚集团。
他们掌权,甚至压皇帝一头,有什么坏处呢,坏处就是灾情来了赈灾不力,外贼来了无力抵御。
江南富裕吗,富裕都是文官集团背后的家族,以及与他们家族有经济往来的上下游产业链,普通百姓碰到灾年照样卖儿卖女。
朱高炽有功绩吗,当然是有的。他迁民屯田,贯彻了朱元璋‘垦荒归己’的政策,使得这项政策前后执行了七十年之久。
他减免了贡赋,在他短暂的统治时期,颁布了几道诏令,取消皇帝征用木材和金银等商品的做法,代之以一种公平购买的制度。他还免除受自然灾害的人的田赋,并供给他们免费粮食和其他救济物品。
他践行了科举,规定了‘南六十、北四十’的录取制度。
整体来说政治、军事、文化、民族都是有贡献的。
然而一个内阁就能压垮他所有的功绩。
成立内阁不可怕,将内阁培养成一个吞噬根基的庞然大物,给后世埋下无法解决的灭国之根才是最可怕的。】
天幕讲完,缓缓陷入黑暗。
其他人有没有听不知道,但朱元璋全程精神贯注,一个字也没有漏掉。
他牙齿紧要,双拳紧握。
两只眼睛露出极其阴郁的寒芒,如同暴风雪即将来临。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